這次談談一般台灣人熟悉卻不一定瞭解的日本。之前在兩個禮拜裡面去了日本兩次,一次去東京,一次到京都,也都分別造訪了兩間日本的最高學府,東京大學以及京都大學。東京大學內除了金黃的銀杏樹,就屬在充滿歷史氣息的舊建築內的學生餐廳令人印象深刻了,多樣的菜色選擇、實惠的價格,會讓食用的人們不敢相信自己置身物價昂貴的東京市區,這是日本未來的精英東京大學學生所能享有的福利。
走到校門口,一張由東大職員工會所張貼的海報,上面述說的是政府消減高教經費所可能造成的後果:人才流失、學費上漲、研究經費短缺。這讓我想到之前來清大學術交流的京大教授曾經提到的,日本將要大砍10%高等教育經費的事情。
這位研究日本古典文學的教授這麼說:「現在日本的生育津貼,是拿還沒出生的小孩子口袋裡的錢,發給剛出生的小孩子。」
而輪到跟著老師回訪京都大學進行交流,在京大校園滿是學運團體以及職員工會的抗議標語,離開權力核心的東京,在古都京都有更多的焦慮與不安。
日本自從1980年代末期泡沫經濟崩潰之後,經濟就陷入長期的不景氣,國民賺不到錢也就不肯花錢,沒人花錢就更少人能賺錢,也因此出現多次的「零利率」,但整體經濟就是難以活絡。由於泡沫經濟崩潰時,正好是平成天皇即位,因此有了「平成不況(平成不景氣)」的說法,雖說到了2002年有所好轉,但很快地又因為網路泡沫等因素又再次摔回所有刺激方案都失效的不景氣深淵。
經濟長期不景氣,照理來說政府應該也會歲入短少,國民也很難享有良好的公共服務與福利,然而日本這個國家給予世人的印象,卻是一個公共設施完善、環境清潔、交通發達、老人與幼兒福利良好的先進國家典範,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日本政府雖然提供了相當優質的公共服務與社會福利,但是卻沒有像北歐國家採取很高的稅率,泡沫經濟崩潰前,日本急速成長的經濟為日本政府提供了巨大的資源來投入各項建設與福利,然而當泡沫經濟崩潰、經濟陷入長期不景氣時,國民卻已經習慣這樣的公共服務與社會福利,卻也不願意多繳稅金,並期望政府能成功刺激經濟,為了保住從1955年以來不曾斷送的執政權,自民黨政府只好舉債以對。到最後出現這樣一個說法:買日本十年的公債,十年所獲得的利潤在東京喝一杯咖啡就不見了。
如今,政黨輪替後,刪減赤字的大刀朝向了日本長期引以為傲的高等教育,但日本的國民還是緊緊抱著銀行內的存款以及社會福利,甚至家中長者去世還隱藏屍體以領取老人年金,因而出現了高達三十萬名人瑞「失蹤」的怪事。
但回頭看看京大學養豐富的學者,京都充滿吸引力的文化景致與滿城的外國觀光客,又想到東京銀座SONY SHOWROOM展現的先進科技,充斥在家庭、工廠、街道等地的優良日製產品,倒覺得日本還有些本錢應付挑戰。
還在狂熱於如何少繳健保保費、地方政府舉債付薪水的台灣,有本錢走跟日本一樣的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