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30日 星期日

【BBC中文網】孟買襲擊指控下印巴關係轉趨緊張

印度指責襲擊孟買的武裝分子跟鄰國巴基斯坦有關後,巴基斯坦對於跟印度的關係轉趨緊張表示擔憂。

巴基斯坦總統扎爾達里表示將全面配合印度當局調查,同時否認與襲擊有關﹔外長庫雷西說,現在該國與印度的關係嚴重緊張,但仍希望能早日化解危機。

庫雷西承諾,巴基斯坦情報部門官員將與印方調查員充分合作,但是不會派遣其情報機關首腦去印度協助調查。

然而,BBC記者杜梅特發自孟買的報道說,一名被逮捕的槍手據報承認了自己是巴基斯坦一個武裝組織的成員。

另一位BBC記者普賴特發自伊斯蘭堡的報道則說,一名巴基斯坦高級保安官員稱已經收到了印度方面提供的初步證據。



但是這名保安官員警告,如果印度開始動員部隊,巴基斯坦也將作出回應,甚至必須調動正在接壤阿富汗邊境對抗伊斯蘭武裝分子的士兵。

這位官員說,未來48小時將是評定當前緊張局勢會否升級的關鍵時刻。
另據媒體報道,印度內政部長帕蒂爾星期天(11月30日)向總理辛格提出請辭,以示對襲擊事件負責。


驚魂未定

BBC記者杜梅特表示,印度民眾仍然猶有餘悸。

在連日來多次爆發槍戰的泰姬瑪哈酒店門前,人們點起了蠟燭,還獻上鮮花,悼念眾多的死難者。


孟買民眾對這次傷亡慘重的襲擊感到震驚

不過記者指出,這座城市也出現了回復正常生活的跡象:在其中一家遇襲的餐廳,服務員們都回到工作崗位,預備開門營業。

據印度官方統計,連串襲擊和槍戰造成至少195人死亡、295人受傷。

死者主要是印度人,但也包括至少22名外國旅客。他們分別來自英國、以色列、德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意大利、新加坡、泰國和法國。

此前印度曾表示有一名中國人喪生,但中國駐孟買總領事館隨後表示,印方再次確認沒有中國公民在襲擊中死亡。

要求徹查

這場政府部隊與武裝分子的拉鋸戰在上周三(26日)爆發,至星期六(29日),印度軍方打死了泰姬瑪哈酒店內最後一名挾持人質的槍手。

部分發動這次襲擊的槍手是在事發當晚摸黑搭乘橡皮艇登岸的,也有部分人員花了幾個月時間,在市內搜集有關襲擊目標的情報。

武裝分子在兩家酒店、一座火車站、一家醫院和一處猶太人中心發動襲擊,涉及最少10名槍手。

BBC記者莫里斯發自孟買的報道說,當地許多民眾要求政府調查情報部門的失誤,查清他們為何可以讓這樣血腥的事情發生。



延伸閱讀:
【南方報業網】孟買事件是印度的一場內戰
【華爾街日報】顫抖的孟買






繼續閱讀...

2008年11月22日 星期六

【台北英語沙龍】《韓國民主:從哪裡來,往哪裡去 我的私人報告》


南韓,和臺灣有驚人的相似:走過反共獨裁統治;走過光州的流血;經濟突飛猛進的同時,卸任總統因貪腐而被起訴。民主的路,既光輝又坎坷…。

今天韓國總統特聘的聯合國代表,當年卻是長年流亡海外的【黑名單】異議分子。個人命運與國族歷史絲縷相連,他將如何對歷史情境相似的臺灣人敘述韓國的民主心路?

報名請至龍應台文化基金會


繼續閱讀...

2008年11月21日 星期五

【國際在線】「玫瑰革命」5週年:喬治亞前途仍「霧裏看花」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1月20日電 2003年11月的一個寒冷夜晚,成千上萬的喬治亞人在第比利斯街頭起舞,手持玫瑰的米哈伊爾·薩卡什維利誓言會讓這個小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那時的喬治亞人堅信他們已經告別了10年的內亂,國家將走向人們夢寐以求的繁榮,他們與西方國家的關係將日益密切,並最終成為北約和歐盟的一員。

 但隨著11月23日“玫瑰革命”五週年紀念日到來,過去的承諾言猶在耳,但真正的積極變化顯得越來越渺茫。國家剛從與俄羅斯的一場毀滅性的戰爭中走出來,許多人已經對那次革命的領導者已不抱任何幻想,與西方國家密切關係的夢想實現似乎也遙遙無期。

 “儘管還有人相信‘玫瑰革命’以來的這五年,喬治亞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大多數人更感到失望”,第比利斯的一位政治分析家這樣評價。

 不管是在加強民主還是加入北約與歐盟問題上,當初“玫瑰革命”的那些憧憬都已經破滅。



  “玫瑰革命”帶來希望

  2003年11月,數十萬喬治亞人在第比利斯街頭集會,指責當時的總統謝瓦爾德納澤操縱議會選舉,使其盟友在選舉中勝出。當新議會的首次會議召開時,薩卡什維利率領手持玫瑰花的抗議群眾衝擊議會大廈,“玫瑰革命”由此得名,次日,謝瓦爾德納澤宣佈辭職。年僅36歲的薩卡什維利當選為總統,並立即展開了激進式的改革。

  這位年輕的總統上任首先解決貪污問題,以貪污受賄,工作效率低下為由解散了第比利斯的交通警察。他還將國家預算增加四倍,併為喬治亞吸引到了創紀錄的外國投資。與前任不同,他並不看重與俄羅斯的傳統盟友關係,而是致力於發展與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的緊密關係。美國總統布希在2005年訪問第比利斯時就曾讚揚喬治亞為“民主的燈塔”。

  薩氏執政 招致批評

  在薩卡什維利的第一個四年總統任期中,喬治亞的經濟增長迅速,2007年曾創下年增長12%的記錄,貧窮與犯罪率也大幅下降。當時的喬治亞人普遍對他們年輕的總統給這個國家帶來更大的變化充滿信心。

  但各喬治亞的局勢並未像人們期望的那樣發展,許多人開始反對薩卡什維利,指責他在激進的經濟改革中忽略了窮人的利益,而且變得越來越專制。2007年秋天,形勢發生了逆轉,數十萬人走上街頭要求這位曾經帶給他們希望的“玫瑰革命”的領導者辭職。

  防暴警察使用了高壓水龍、橡皮子彈和催淚瓦斯驅散了抗議者,薩卡什維利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並要求提前舉行總統選舉,雖然他在第一輪投票中勝出,但反對黨指責他在選舉中舞弊,這使得他的形象進一步受損。當年“玫瑰革命”的領導者之一,曾擔任喬治亞議長的尼諾?布爾扎納澤也在今年與薩卡什維利分道揚鑣,並宣佈將在11月23日創建一個新的政黨反對薩卡什維利。

  “當然,儘管外部因素和威脅也產生了非常負面的影響,但喬治亞主要問題是當局被曾取得的成績衝昏了頭腦,從而越來越脫離現實”這位薩卡什維利昔日的戰友這樣總結。

  格俄交惡 前途迷茫

  今年4月,北約成員國在布加勒斯特峰會以喬治亞民族狀況堪憂為由,拒絕喬治亞加入“北約成員國行動計劃”。8月,俄羅斯與喬治亞軍隊就南奧塞梯爭端展開激烈的戰鬥。俄羅斯隨即還承認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為獨立的國家,這使得喬治亞重新控制這兩個地區的計劃成為泡影。

  儘管西方領導人承諾向喬治亞提供援助並譴責俄羅斯的軍事行動,但他們並未給予薩卡什維利什麼實質上的幫助。本月早些時候,歐盟又不顧喬治亞的強烈反對,同意與俄羅斯重新就一項新的戰略協議展開談判。喬治亞加強與西方關係的努力受到重大挫折。而西方的政客、媒體以及一些人權組織也質疑喬治亞在戰爭中的一些行為,指責他們對平民使用武力。

  也許,喬治亞現在就像一位政治分析家說的那樣,“目前,喬治亞在與歐盟以及北約的關繫上充滿了不確定性,這個國家好像完全失去了方向”。



延伸閱讀:
【AFP】Georgia president dismisses PM in post-war government shake-up
Georgian President Mikheil Saakashvili dismissed Prime Minister Lado Gurgenidze on Monday in a government shake-up following his country's war with Russia in August.
The announcement came as key former ally Nino Burjanadze announced plans to form a political party to challenge Saakashvili, who has faced attacks from the opposition for his handling of the conflict......


【FP】Georgia Without the Spin By Charles King
It’s time for the West to realize that Mikheil Saakashvili is no saint and that Georgia is not quite an innocent victim.

繼續閱讀...

2008年11月17日 星期一

【延伸閱讀】大學教育應無國界

§活動 "How I imagine the University?"-Aspiration&Frustration 的延伸文章Ⅱ§



資料來源:教育周刊‧科報網(摘錄)
http://www.stdaily.com/big5/education/2008-11/11/content_876721.htm

在當今全球化時代,國際化已成為衡量一所大學發展水平的重要尺度。開展國際合作,是當今世界各國大學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加快發展的戰略性選擇,也是將大學特別是研究型大學建設成世界優秀大學必不可少的一步。國際化可以擴大大學教育和科研內容的全球化視野,拓展和利用人才與學術空間。

  
學生、教師“走出去”

  本國的學生“走出去”,外國的學生“走進來”。世界高校間學生交換和互訪的方式是最基本的國際合作方式之一。幾位大學校長的介紹也表明了這種形式的普遍性。
  以北京論壇主辦方之一的北京大學為例,近年來,北京大學與耶魯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佐治亞大學等世界知名大學合作,讓本科、研究生階段的學生都有機會“走出去”。這樣做的目的,是“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感受并理解文化差异,對學生理解世界、理解未來都將起到有益的作用”,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說,北大學生國際交流協會等學生組織,也通過開展互訪、組織國際會議等活動,增加了國際間學生的溝通和理解。
  除了學生層面的交流,北大在教師招聘、培訓方面,也非常看重國際經驗。越來越多受過系統教育的青年科研工作者補充到北大的教師隊伍中來,帶來了先進的知識和研究方法。互訪學者項目還“讓教師們在執教初期出國充電,回國后把新的理念帶回北大,促進了不同學科、領域的發展。”
  國際合作是大學加強自身學術建設的重要途徑之一,不僅增強了大學的研究水平和創新能力,也為大學在經濟全球化時代的競爭中勝出加上了一塊砝碼,這種競爭也包括獲得更多的經濟支持。

  然而,來自法國的菲利普.迪布瓦(PhilippeDubois)教授對這種競爭表現出了擔憂。“不應過分鼓勵大學競爭,”他說,“現在的大學排名就是不好的現象,大學發展重在合作。”來自泰國曼谷的教授也表達了同樣的“合作”觀點,她認為,不斷減少的資金,要求大學間優先配置科研領域和資源,減少重復研究,同時,也有利于推進科研進程。

存在著不對等的流動

  大學教育理應無國界,大學之間開展國際合作的好處也以達成共識。然而,目前的國際合作實踐表明,無論在交換學生的方式、共同開展科研項目等政策方面,還是對大學間如何取長補短、平等交流等方面,都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當越來越多的學生有了國際經驗,越來越多的教職員工有了國際視野後,我們有必要探尋,一浪高過一浪的“留學潮”,究竟來自何方,又湧向了哪裡。

  “目前還是單向的學生流動。”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校長保羅.約翰遜(PaulJohnson)概括了世界留學潮的方向。實際上,“是來自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學生,在過去20年里的不斷增加,推動了大學的國際化。”而歐洲、北美和澳大利亞學生出國留學的比例很小。顯然,從經濟角度講,這也不是互惠的活動。
  就拉籌伯大學而言,學校一直在鼓勵學生參加更多的交流項目,比如與北京大學的交換學生項目,但這些項目的影響力有限,學生出國留學或交換的意願仍然很低。
  因此怎樣提高亞洲等國家的大學對歐美澳學生的吸引力,就成為未來大學不得不面臨的問題之一。為什麼學生不願意去其他國家留學?是留學機會不足、成本太高,還是其他原因呢?

  雖然得出確切的原因還需要認真分析,但至少有一點值得注意,那就是“學分制度太嚴格”———學生交換回國后,在其他國家修得的學分得不到本國的承認。

  約翰遜校長透露,目前歐盟正在商議制定包括“統一學分制”在內的共同的學術條約,希望能夠建立新的學分機制,并最大限度地減少國際性大學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阻礙。

  另外,我們也要認識到,學生的國際化只是大學國際性能力的一小部分,真正應該重視并提高的是大學人力資源的國際性流動。目前,從澳大利亞的情況看,教職員工跨國流動的規模很小,高校教師大部分都是本國人,外國教師的比例要遠遠少于跨國公司和機構。“雖然每年都去其他國家招收留學生,但還沒有機會去國外招聘教師......


繼續閱讀...

2008年11月14日 星期五

【延伸閱讀】Steps to finding universities committed to being international

§ 活動 "How I imagine the University?"-Aspiration&Frustration 的延伸文章Ⅰ§

資料來源: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http://www.iht.com/articles/2007/10/26/business/aschools27.php

【編按】文章提供一種國際大學的「標準」,於此僅摘錄一段



Getting started.

Most universities have a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ection on their Web site, and many have international student clubs or residences. But how can you tell if that is just window-dressing, or if a university is truly committed to being international?

Laura Vincens, college counselor at the American School of Paris, suggests that applicants look at university Web sites with a grain of salt: These days almost all of them are slick and beautifully produced.

For the most useful information, Vincens said, prospective applicants should look at what enrolled students say about their college. "Look at Web sites that feature student opinions," she said. Many also have chat features where applicants can ask questions of current students and get answers in confidence.

The Web site can offer other clues to a college's internationalism, but it helps to know where to look:

The quickest indicator is the percentage of foreign students, which most colleges list under "fast facts" or "student profile." The higher the percentage, the greater the likelihood your international student will find others of a similar background or outlook.

Check the course offerings in disciplines like history or political science, to see whether the curriculum takes a multinational view or is geared more toward one country's experience or point of view.

Look for a foreign language requirement. A university that has one is likely to have a broader world view than one that doesn't. A university that combines a strong language program with foreign-study offerings is showing, rather than just saying, that it values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in its student body.

"Dig deeper," Vincens said. "Know what you want. Where to apply becomes more obvious the more you hone in on your interests."

繼續閱讀...

2008年11月12日 星期三

"How I imagine the University?"-Aspiration&Frustration

What are the images that Taiwan's universities present internationally?

What are the issues that global students focus on?

As a member of this global village, do you need a platform to communicate with our foreign friends?

NTHU Thinker's Club invites you to join the world of a global university!

Registration:click here



English Only
Moderator: Prof. Yingtai Lung
Speakers: Fou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ime: Thursday, Nov.20th, 7:00~9:30 pm(Doors open at 6:30pm; first come, first serve)Location: Caf� Socrates (NTHU, 101 Kuang-Fu Road, Hsinchu)
Max. Seats: 80

繼續閱讀...

2008年11月5日 星期三

【華爾街日報】奧巴馬獲勝演講全文

如果還有人對美國是否凡事都有可能存疑﹐還有人懷疑美國奠基者的夢想在我們所處的時代是否依然鮮活﹐還有人質疑我們的民主制度的力量﹐那麼今晚﹐這些問題都有了答案。

這是設在學校和教堂的投票站前排起的前所未見的長隊給出的答案﹔是等了三四個小時的選民所給出的答案﹐其中許多人都是有生以來第一次投票﹐因為他們認定這一次肯定會不一樣﹐認為自己的聲音會是這次大選有別於以往之所在。

這是所有美國人民共同給出的答案--無論老少貧富﹐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無論是黑人、白人、拉美裔、亞裔、原住民﹐是同性戀者還是異性戀者、殘疾人還是健全人--我們從來不是“紅州”和“藍州”的對立陣營﹐我們是美利堅合眾國這個整體﹐永遠都是。


長久以來﹐很多人一再受到告誡﹐要對我們所能取得的成績極盡諷刺、擔憂和懷疑之能事﹐但這個答案讓這些人伸出手來把握歷史﹐再次讓它朝向美好明天的希望延伸。

已經過去了這麼長時間﹐但今晚﹐由於我們在今天、在這場大選中、在這個具有決定性的時刻所做的﹐美國已經迎來了變革。

我剛剛接到了麥凱恩參議員極具風度的致電。他在這場大選中經過了長時間的努力奮斗﹐而他為自己所深愛的這個國家奮斗的時間更長、過程更艱辛。他為美國做出了我們大多數人難以想像的犧牲﹐我們的生活也因這位勇敢無私的領袖所做出的貢獻而變得更美好。我向他和佩林州長所取得的成績表示祝賀﹐我也期待著與他們一起在未來的歲月中為復興這個國家的希望而共同努力。

我要感謝我在這次旅程中的夥伴--已當選美國副總統的拜登。他全心參與競選活動﹐為普通民眾代言﹐他們是他在斯克蘭頓從小到大的夥伴﹐也是在他回特拉華的火車上遇到的男男女女。

如果沒有一個人的堅決支持﹐我今晚就不會站在這裡﹐她是我過去16年來最好的朋友、是我們一家人的中堅和我一生的摯愛﹐更是我們國家的下一位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Michelle Obama)。薩莎(Sasha)和瑪麗亞(Malia)﹐我太愛你們兩個了﹐你們已經得到了一條新的小狗﹐它將與我們一起入駐白宮。雖然我的外祖母已經不在了﹐但我知道她與我的親人肯定都在看著我﹐因為他們﹐我才能擁有今天的成就。今晚﹐我想念他們﹐我知道自己欠他們的無可計量。

我的競選經理大衛•普勞夫(David Plouffe)、首席策略師大衛•艾克斯羅德(David Axelrod)以及政治史上最好的競選團隊--是你們成就了今天﹐我永遠感激你們為實現今天的成就所做出的犧牲。

但最重要的是﹐我永遠不會忘記這場勝利真正的歸屬--它屬於你們。

我從來不是最有希望的候選人。一開始﹐我們沒有太多資金﹐也沒有得到太多人的支持。我們的競選活動並非誕生於華盛頓的高門華第之內﹐而是始於得梅因、康科德、查爾斯頓這些地方的普通民眾家中。

我們的競選活動能有今天的規模﹐是因為辛勤工作的人們從自己的微薄積蓄中拿出錢來﹐捐出一筆又一筆5美元、10美元、20美元。而競選活動的聲勢越來越大則是源自那些年輕人﹐他們拒絕接受認為他們這代人冷漠的荒誕說法﹔他們離開家、離開親人﹐從事報酬微薄、極其辛苦的工作﹔同時也源自那些已經不算年輕的人們﹐他們冒著嚴寒酷暑﹐敲開陌生人的家門進行競選宣傳﹔更源自數百萬的美國民眾﹐他們自動自發地組織起來﹐證明了在兩百多年以後﹐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並未從地球上消失。這是你們的勝利。

我知道你們的所做所為並不只是為了贏得大選﹐我也知道你們做這一切並不是為了我。你們這樣做是因為你們明白擺在面前的任務有多艱巨。因為即便我們今晚歡呼慶祝﹐我們也知道明天將面臨我們一生之中最為艱巨的挑戰--兩場戰爭、一個面臨危險的星球﹐還有百年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今晚站在此地﹐我們知道伊拉克的沙漠里和阿富汗的群山中還有勇敢的美國士兵醒來﹐甘冒生命危險保護著我們。會有在孩子熟睡後仍難以入眠的父母﹐擔心如何償還按揭月供、付醫藥費或是存夠錢送孩子上大學。我們亟待開發新能源、創造新的工作機會﹔我們需要修建新學校﹐還要應對眾多威脅、修復與許多國家的關係。

前方的道路會十分漫長艱辛。我們可能無法在一年甚至一屆任期之內實現上述目標﹐但我從未像今晚這樣滿懷希望﹐相信我們會實現。我向你們承諾--我們作為一個整體將會達成目標。

我們會遭遇挫折和不成功的開端。對於我作為總統所做的每項決定和政策﹐會有許多人持有異議﹐我們也知道政府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我會向你們坦陳我們所面臨的挑戰。我會聆聽你們的意見﹐尤其是在我們意見相左之時。最重要的是﹐我會請求你們參與重建這個國家﹐以美國221年來從未改變的唯一方式--一磚一瓦、胼手胝足。

21個月前那個寒冬所開始的一切不應該在今天這個秋夜結束。今天的選舉勝利並不是我們所尋求的改變--這只是我們進行改變的機會。而且如果我們仍然按照舊有方式行事﹐我們所尋求的改變不可能出現。沒有你們﹐也不可能有這種改變。

因此﹐讓我們發揚新的愛國精神﹐樹立新的服務意識和責任感﹐讓我們每個人下定決心全情投入、更加努力地工作﹐並彼此關愛。讓我們銘記這場金融危機帶來的教訓﹕我們不可能在金融以外的領域備受煎熬的同時擁有繁榮興旺的華爾街--在這個國家﹐我們患難與共。

讓我們抵制重走老路的誘惑﹐避免重新回到令美國政治長期深受毒害的黨派紛爭和由此引發的遺憾和不成熟表現。讓我們牢記﹐正是伊利諾伊州的一名男子首次將共和黨的大旗扛到了白宮。共和黨是建立在自強自立、個人自由以及全民團結的價值觀上﹐這也是我們所有人都珍視的價值。雖然民主黨今天晚上贏得了巨大的勝利﹐但我們是以謙卑的態度和彌合阻礙我們進步的分歧的決心贏得這場勝利的。林肯在向遠比我們眼下分歧更大的國家發表講話時說﹐我們不是敵人﹐而是朋友……雖然激情可能褪去﹐但是這不會割斷我們感情上的聯繫。對於那些現在並不支持我的美國人﹐我想說﹐或許我沒有贏得你們的選票﹐但是我聽到了你們的聲音﹐我需要你們的幫助﹐而且我也將是你們的總統。

那些徹夜關注美國大選的海外人士﹐從國會到皇宮﹐以及在這個世界被遺忘的角落裏擠在收音機徬的人們﹐我們的經歷雖然各有不同﹐但是我們的命運是相通的﹐新的美國領袖誕生了。那些想要顛覆這個世界的人們﹐我們必將擊敗你們。那些追求和平和安全的人們﹐我們支持你們。那些所有懷疑美國能否繼續照亮世界發展前景的人們﹐今天晚上我們再次證明﹐我們國家真正的力量並非來自我們武器的威力或財富的規模﹐而是來自我們理想的持久力量﹕民主、自由、機會和不屈的希望。

這才是美國真正的精華--美國能夠改變。我們的聯邦會日臻完善。我們取得的成就為我們將來能夠取得的以及必須取得的成就增添了希望。

這次大選創造了多項“第一”﹐也誕生了很多將世代流傳的故事。但是今天晚上令我難忘的卻是在亞特蘭大投票的一名婦女﹕安•尼克松•庫波爾(Ann Nixon Cooper)。她和其他數百萬排隊等待投票的選民沒有什麼差別﹐除了一點﹕她已是106歲的高齡。

她出生的那個時代奴隸制度剛剛結束﹔那時路上沒有汽車﹐天上也沒有飛機﹔當時像她這樣的人由於兩個原因不能投票--一是她是女性﹐另一個原因是她的膚色。

今天晚上﹐我想到了她在美國過去一百年間所經歷的種種﹕心痛和希望﹔掙扎和進步﹔那些我們被告知我們辦不到的世代﹐以及那些堅信美國信條──是的﹐我們能做到──的人們。

曾幾何時﹐婦女沒有發言權﹐她們的希望化作泡影﹐但是安•尼克松•庫波爾活了下來﹐看到婦女們站了起來﹐看到她們大聲發表自己的見解﹐看到她們去參加大選投票。是的﹐我們能做到。

當30年代的沙塵暴和大蕭條引發人們的絕望之情時﹐她看到一個國家用羅斯福新政、新就業機會以及對新目標的共同追求戰勝恐慌。是的﹐我們能做到。

當炸彈襲擊了我們的海港、獨裁專制威脅到全世界﹐她見證了美國一代人的偉大崛起﹐見證了一個民主國家被拯救。是的﹐我們能做到。

她看到蒙哥馬利通了公共汽車、伯明翰接上了水管、塞爾馬建了橋﹐一位來自亞特蘭大的傳教士告訴人們﹕我們能成功。是的﹐我們能做到。

人類登上月球、柏林牆倒下﹐世界因我們的科學和想像被連接在一起。今年﹐就在這次選舉中﹐她用手指觸碰屏幕投下自己的選票﹐因為在美國生活了106年之後﹐經歷了最好的時光和最黑暗的時刻之後﹐她知道美國如何能夠發生變革。是的﹐我們能做到。

美國﹐我們已經走過漫漫長路。我們已經歷了很多。但是我們仍有很多事情要做。因此今夜﹐讓我們自問--如果我們的孩子能夠活到下個世紀﹔如果我們的女兒有幸活得和安一樣長﹐他們將會看到怎樣的改變﹖我們將會取得怎樣的進步﹖

現在是我們回答這個問題的機會。這是我們的時刻。這是我們的時代--讓我們的人民重新就業﹐為我們的後代敞開機會的大門﹔恢復繁榮發展﹐推進和平事業﹔讓“美國夢”重新煥發光芒﹐再次證明這樣一個基本的真理﹕我們是一家人﹔一息尚存﹐我們就有希望﹔當我們遇到嘲諷和懷疑﹐當有人說我們辦不到的時候﹐我們要以這個永恒的信條來回應他們﹕

是的﹐我們能做到。感謝你們。上帝保祐你們。願上帝保祐美利堅合眾國。

Barack Obama


延伸閱讀:
【Economist.com】Obama's historic victory
AMERICA has been painfully conditioned by its past two presidential elections. It was bitterly divided into red and blue states with only a handful in the middle, decided by a handful of votes. On the night of Tuesday November 4th Barack Obama, the Democratic presidential candidate, scrambled the assumptions that have governed American politics for half a generation. An intriguing and—to many—inspiring politician, he will take office in January from the most unpopular president in modern time ......

繼續閱讀...

 
TEMPLATE HACKS AND TWEAKS BY [ METAMUSE ] BLACKCAT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