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5日 星期五

【華爾街日報】北極﹕冰冷的石油熱區

根據週三發佈的一份期待已久的報告﹐北極地區的油氣儲量佔全球未探明可採油氣資源總量的五分之一強﹐從而確定了其作為石油巨頭最後主戰場的潛力。

美國地質調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簡稱USGS)的一份報告稱﹐北極圈以北地區的天然氣儲量估計為1,670萬億立方英尺──幾乎是整個中東已探明天然氣儲量的三分之二──同時還有900億桶的石油儲量。


歷經四年研究而出爐的這份報告是獲取北極石油潛能最為雄心勃勃的努力之一。其中一個重大發現是﹐北極的天然氣資源比石油高出三倍﹐而大多數天然氣都集中在俄羅斯境內。

北極地區曾經是石油勘探的禁區﹐但全球變暖減少極地冰層﹐為開設寶貴的新航線和開採油田和礦藏提供了條件。上述調查反映了對該地區的興趣越來越濃厚。

但想在北極掀起鑽探熱潮的任何嘗試都很可能遭到環保主義者的強烈反對﹐後者擔心此舉會對仍接近於原始狀態的這片處女地造成嚴重影響。同時在哪些國家真正掌控北極海底蘊藏的油氣資源的問題上還可能引發領土爭端。

Associated Press
一位加拿大的巡邏人員在察看Ward Hunt Ice Shelf的新裂縫。氣候變化正在
開啟這片地區成為能源勘探主戰場的潛力。
USGS的調查吸收了各個國家掌握的零散數據以及在該地區進行研究的地質學家提供的最新信息﹐這是首次對北極地區的油氣資源進行公開的綜合性評價。

在對未來供應情況的擔憂推動油價上漲至高不可及的水平之際﹐這份報告的結論會被仔細解讀。但科學家們提醒說﹐北極地區油氣資源開發難度很大﹐真正開採可能還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在這項名為“北極圈資源評估”(Circum-Arctic Resource Appraisal)的調查中擔當大任的USGS地質學家唐納德•李•戈蒂埃(Donald Lee Gautier)說﹐北極不會成為新的沙特阿拉伯﹐無法一下子推高全球產量﹐只能逐漸增加。

對北極圈以北地區的勘探已經發現了逾400個油氣田。USGS稱﹐這些油氣田儲存了大約400億桶石油和逾1,100萬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

但北極還有大片地區未經勘探﹐尤其是海上區域:經年不化的海面積冰令獲取地震數據和鑽設探井異常困難。

不過﹐氣候變化正在開啟這片地區的潛力。西北航道(North-West Passage)有能撞毀船只的可怕冰川﹐但去年夏天卻沒有結冰:有人預測它會成為新的歐亞貿易線路和石油公司更為方便地運載工人、設備和給養的通道。

受巨大儲量前景的誘惑﹐能源公司紛紛北上──這也常常是因為它們已別無它處可去。北極﹐尤其是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海區是石油巨頭可以輕易獲得開採面積的極少數地方之一。在其他地方﹐飆升的油價促使產油國重新擬定合同﹐有時還會乾脆將西方石油公司一腳踢開。

Associated Press
一位加拿大的巡邏人員在察看Ward Hunt Ice Shelf的新裂縫。氣候變化正在開啟這片地區成為能源勘探主戰場的潛力。
今年早些時候﹐荷蘭皇家殼牌有限公司(Royal Dutch Shell Plc)斥資逾20億美元買下了阿拉斯加的楚克奇海(Chukchi Sea)的鑽探租約。去年﹐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Corp.)和加拿大Imperial Oil Ltd出價近6億美元﹐獲得了加拿大波弗特海(Beaufort Sea)的一大片勘探區塊。英國石油公司(BP PLC)將斥資15億美元開發阿拉斯加北部海域的Liberty油田。

但在北極進行鑽探活動引發了重重爭議。由於環保組織提起訴訟﹐殼牌被迫延遲了阿拉斯加北部近海的一項鑽探計劃。環保組織稱鑽探活動可能會損害鯨魚和海象的種群數量。

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也可能阻礙石油勘探。與北極圈相鄰的加拿大、俄羅斯、美國、挪威和丹麥五國目前都在競相對北冰洋腹地提出新的領土主張。去年8月﹐一艘俄羅斯潛艇將俄羅斯國旗插在了北極之下14,000英尺的海底。不久之後﹐加拿大總理斯蒂芬•哈珀(Stephen Harper)宣佈將加強在北極地區的軍事存在。

這番言辭源自對北極主權歸屬的分歧。俄羅斯提出領土要求的依據是﹐貫穿北冰洋的兩條海底山脈Lomonosov和Mendeleev海嶺實際上是俄羅斯大陸架的延伸。丹麥對此提出反對。負責裁定這類爭議的聯合國機構建議進行進一步研究。

美國地質學家戈蒂埃表示﹐此次調查的一個主要結論就是﹐北極地區的許多天然氣資源都位於俄羅斯的水域﹐如South Kara Sea和South Barents Basin。這兩個地方都是富含天然氣的陸地區域的地質延伸。

戈蒂埃說﹐如此豐富的油氣資源將會增強俄羅斯在天然氣資源上的全球主導地位。俄羅斯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天然氣儲量。

但俄羅斯在北極的財富近期內進行開發的可能性很小。俄羅斯還有廣闊的陸地氣田﹐可以優先加以開發。

俄羅斯可能不願意讓擁有在北極這樣的惡劣環境下開發油氣資源經驗的外國公司參與﹐這也會阻礙其開發北極資源。一些公司獲準進入﹐但只能作為OAO Gazprom這類俄羅斯國有企業較小的合作伙伴。

不過﹐將來的情形可能會有變化。Sanford Bernstein的石油分析師尼爾•麥克馬洪(Neil McMahon)認為﹐俄羅斯會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將海上租約出售給西方公司﹐並利用所得資金加大對日漸衰退的國內石油生產的投資。

繼續閱讀...

2008年7月16日 星期三

【BBC新聞網】國際法庭種族滅絕起訴惹怒蘇丹

蘇丹總統巴希爾在喀土穆出席集會(13/7/2008)
巴希爾被控犯下種族滅絕罪、反人類罪和戰爭罪等

蘇丹政府對於國際法庭對其總統巴希爾在達爾富爾地區作出種族滅絕等罪名的起訴作出了憤怒的回應。
國際刑事法院的檢察官莫雷諾-奧坎波(14/7/2008)
聯合國安理會有權暫停莫雷諾-奧坎波的調查工作











蘇丹首都喀土穆星期二(7月15日)將有親政府遊行舉行,聯合國則已經開始從達爾富爾地區撤走非必要人員。一名聯合國維和官員告訴BBC新聞網說,他們是因應達爾富爾北部在7月8日發生手無寸鐵的維和人員遭到武裝分子襲擊,造成7死22人傷的事件,而決定撤走駐地人員的。
這名官員說,暫時把部分維和人員撤到蘇丹國境以外,是要防範蘇丹可能對國際刑事法院的決定作出反應。蘇丹常駐聯合國代表默罕默德說,國際刑事法院對蘇丹沒有司法管轄權,他們也不會合作。默罕默德對BBC說,巴希爾把起訴視為“政治聲明”,他沒有跟國際刑事罪行法庭合作的意向。
他批評國際刑事法院的檢察官莫雷諾-奧坎波起訴總統的決定,並稱巴希爾促成了結束蘇丹內戰的和平協議。默罕默德說:“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舉動,這將負面地影響國家的和平進程。”
“這將在整個地區造成分化。我們的首要目標是國家內部的和平。停止流血,創造和平。”默罕默德還對美聯社說,蘇丹政府在加固其軍事力量,以防反叛武裝城市攻擊喀土穆。

維持和平


坦桑尼亞外長梅姆貝代表非洲聯盟主席發表講話,促請國際刑事法院暫緩決定是否尋求逮捕巴希爾,直到達爾富爾問題得到解決為止。 BBC在喀土穆的記者艾倫報道說,蘇丹政府將在星期六(19日)會見來自阿拉伯聯盟的友人。

記者說,對這許多人視之為侵犯該國主權甚至是襲擊伊斯蘭的行為,喀土穆政府也將尋求保衛自己。

另一方面,蘇丹副總統塔哈說,縱使當局會盡力保障在達爾富爾當地工作的人道救援人員,但是他們無法保證他們的人身安全。截至今年5月,聯合國與非洲聯盟組建的聯合維和部隊一共有9600名制服人員和1300名平民雇員。

聯合國將從達爾富爾地區撤走多少人員,目前尚不瞭解。

安理會角色

國際刑事法院的檢察官莫雷諾-奧坎波對蘇丹總統巴希爾的指控包括族滅絕罪、反人類罪和戰爭罪等。

莫雷諾-奧坎波告訴海牙的法官說,巴希爾對過去五年這些暴行的指控負有刑事責任。
蘇丹此前已經拒絕移交莫雷諾-奧坎波去年起訴的另外兩名嫌疑人。這包括蘇丹人道事務部長哈倫和民兵領袖阿拉伯民兵領袖庫沙布。

BBC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的記者特裡維廉報道說,莫雷諾-奧坎波是接到聯合國安理會要求而調查達爾富爾殺戮情況的,這意味著安理會也有權暫停其辦案權力一年。

記者說,蘇丹在幕後向中國、俄羅斯和安理會內的非洲國家進行了游說,希望能取得15名成員中的9票支持,通過這樣的決議案。

對於承認國際刑事法院的國家來說,他們很難投票阻止檢察官的工作,因為這似乎是在削弱法院的能力。

但是記者也指出,如果聯合國裡面普遍存在著莫雷諾-奧坎波起訴巴希爾等同於把蘇丹推向動蕩的感覺,那形勢就會改變。

據聯合國估計,自2003年2月達爾富爾爆發衝突以來,已有30萬人死於非命,200萬人被迫逃離家園。

蘇丹政府否認動員阿拉伯民兵攻擊達爾富爾的非洲裔黑人平民。











相關新聞:

【BBC新聞網】國際法庭檢控官要求逮捕蘇丹總統

【大紀元】蘇丹達佛區衝突時間表








繼續閱讀...

2008年7月12日 星期六

【NOWnews今日新聞】G8閉幕 對抗暖化 2050年減碳一半

2008/07/11 01:04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八大工業國9日結束為期3天的高峰會議,除了在氣候變遷議題上達成全球2050年減碳50%的共識之外,關於非洲發展、糧價危機和高油價等問題,都做出了具體議。

日本北海道為期3天的八大工業國高峰會,9日在環保抗議聲中閉幕,而地球暖化對策是本屆峰會的主題。美國布希表示,「為強調氣候變遷,G8希望2050年之前,全球可以減少很多溫室氣體的排放」。

G8首腦宣言關注非洲、糧價、油價,並在糧價危機方面呼籲存糧充足的國家,解除出口限制以協助糧荒國家。而在石油問題上,呼籲增產石油、提升提煉產能以遏制飆漲的油價。關於世界貿易組織談判,八國誓言打擊保護主義,以推動自由貿易談判。

打擊核武方面,G8籲伊朗、北韓國際合作。八國領袖呼籲「伊朗」遵守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停止濃縮鈾活動,同時呼籲「北韓」放棄核武,與國際社會合作,針對核子計畫進行驗證。

最後今年G8峰會讓主辦國日本感到滿意的一點,就是將日本國民遭北韓綁架的議題,首次列入首腦宣言內,對動員四萬名警力及花費巨資的地主國日本來說,算是堪可告慰。


延伸新聞:
【BBC新聞網】石油補貼:G8難有共識
【環境資訊中心】G8目標2050年溫室氣體減半 WWF評斷效果不彰
【大紀元】G8嚴重關切糧價飆漲 籲糧食大國釋出存糧

繼續閱讀...

2008年7月8日 星期二

【公告】下任部落格主編實習中

各位思想者:
各位好,從暑假開始到十月之間,由清大人社將升大二的張筠同學擔任「部落格實習主編」,特此通知。

希望各位能繼續給予本部落格支持,並給張筠一些指教與鼓勵。

部落格主編洪偉敬上

繼續閱讀...

【新華社新聞】哥倫比亞 人質重見天日



7月2日,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剛剛獲救的哥前總統候選人貝當古(中)和母親以及丈夫在一起。當日,哥倫比亞國防部長桑托斯宣布,哥軍方在一次行動中成功解救出15名被反政府組織“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扣押的人質,其中包括前總統候選人貝當古和3名美國公民。 新華社/法新社


7月2日,哥倫比亞國防部長桑托斯宣布,被哥倫比亞反政府武裝組織“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綁架的哥前總統候選人、國會議員貝當古以及3名美國人和11名哥軍人在當天的軍事行動中被解救。

貝當古是被哥反政府武裝綁架的代表人物。2002年,她在哥南部靠近反政府武裝控制區的地方進行競選活動時被綁架。貝當古在哥享有較高政治威望,且具哥倫比亞和法國雙重國籍,所以對她的解救行動是涉及多方的國際事件。桑托斯說,哥政府的武力解救行動是在哥中南部瓜維亞雷省的森林地區進行的。在進行了周密的策劃和準備之後,政府軍“十分順利”地解救出了人質。

據報道,美國在此次行動中與哥軍方密切合作,為其提供了“具體支持”。從5年前3 名美國人被哥反政府武裝綁架後,美國就在策劃營救行動。此外,解救行動也受到拉美及歐洲一些國家的支持。在成功解救人質後,美國、阿根廷、玻利維亞、厄瓜多爾、西班牙和法國等國領導人紛紛向哥表示祝賀。

今年以來,“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連遭重創:先是其二號人物勞爾·雷耶斯及其17名追隨者被炸死;隨後,其領導人馬魯蘭達因突發心肌梗塞去世;一些本來支持該組織的拉美國家左翼領導人相繼發生態度上的變化,公開反對綁架。反政府武裝由此失去了國際政治支持。

哥倫比亞反政府武裝問題已經超出哥本國范疇,影響到了與鄰國的關係。哥3月實施的越境打擊行動曾導致多個拉美國家與之斷交,其與厄瓜多爾的外交關係至今未能恢復。然而,哥政府對反政府武裝的強硬政策卻得到了美國的支持。有媒體分析說,此次解救行動恰恰是在美國總統候選人麥凱恩訪問波哥大的當天展開的,這並非巧合,而是刻意安排的。哥一直是美在南美的重要盟友,每年從美獲得大量軍事和經濟援助,用于打擊毒品生產。

但是,哥和平進程需要包括拉美國家在內的國際社會支持。貝當古在獲救後向媒體表示,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在哥的人質解救及和平進程中發揮了積極、重要的調解作用,她希望拉美國家領導人繼續幫助哥實現和平。哥總統烏裏韋也已決定本月到加拉加斯同查韋斯會晤,修補兩國關係,共尋和平之路。(人民日報加拉加斯7月3日電 記者 張衛中)


新聞原始來源:人民日報


繼續閱讀...

2008年7月3日 星期四

【BBC 新聞】南盟環境部長會議討論應對氣候變化

南亞區域合作聯盟(南盟)成員國的環境部長們在孟加拉國舉行會議,討論如何對付全球氣候變暖。

專家們說,南亞地區的數千萬人口可能面對氣候變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以及越來越多的旱災、水災和風災。

這是南盟國家第一次舉行以氣候變化為討論主題的會議,會上通過一系列共享資源和知識技能的決議,比如共享氣象雲圖資料等。

經常遭受洪水和旋風襲擊的孟加拉國將與其他南亞國家分享對付重大自然災害的經驗。

與會的環境部長們希望南亞國家在有關氣候變化的國際談判中口徑一致,共同敦促發達國家無條件提供資金和技術。

孟加拉國看守政府總理法赫爾丁-艾哈邁迪說,發達國家--也就是溫室氣體主要排放國有責任幫助窮國應付這些變化,比如海平面上升後可能淹沒海岸區域。

這次會議的舉行時間正值東道國孟加拉國的雨季。會議 地點首都達卡因為連日大雨,道路已經全部被洪水堵塞。

大雨還在該國南部地區造成山體滑坡和泥石流,導致至少九人死亡。

這可以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形像化的說明貧窮人口在災難性氣候的威脅下,會經受什麼樣的危險。

【BBC中文網】

繼續閱讀...

 
TEMPLATE HACKS AND TWEAKS BY [ METAMUSE ] BLACKCAT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