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週三發佈的一份期待已久的報告﹐北極地區的油氣儲量佔全球未探明可採油氣資源總量的五分之一強﹐從而確定了其作為石油巨頭最後主戰場的潛力。
美國地質調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簡稱USGS)的一份報告稱﹐北極圈以北地區的天然氣儲量估計為1,670萬億立方英尺──幾乎是整個中東已探明天然氣儲量的三分之二──同時還有900億桶的石油儲量。
歷經四年研究而出爐的這份報告是獲取北極石油潛能最為雄心勃勃的努力之一。其中一個重大發現是﹐北極的天然氣資源比石油高出三倍﹐而大多數天然氣都集中在俄羅斯境內。
北極地區曾經是石油勘探的禁區﹐但全球變暖減少極地冰層﹐為開設寶貴的新航線和開採油田和礦藏提供了條件。上述調查反映了對該地區的興趣越來越濃厚。
但想在北極掀起鑽探熱潮的任何嘗試都很可能遭到環保主義者的強烈反對﹐後者擔心此舉會對仍接近於原始狀態的這片處女地造成嚴重影響。同時在哪些國家真正掌控北極海底蘊藏的油氣資源的問題上還可能引發領土爭端。
開啟這片地區成為能源勘探主戰場的潛力。
在對未來供應情況的擔憂推動油價上漲至高不可及的水平之際﹐這份報告的結論會被仔細解讀。但科學家們提醒說﹐北極地區油氣資源開發難度很大﹐真正開採可能還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在這項名為“北極圈資源評估”(Circum-Arctic Resource Appraisal)的調查中擔當大任的USGS地質學家唐納德•李•戈蒂埃(Donald Lee Gautier)說﹐北極不會成為新的沙特阿拉伯﹐無法一下子推高全球產量﹐只能逐漸增加。
對北極圈以北地區的勘探已經發現了逾400個油氣田。USGS稱﹐這些油氣田儲存了大約400億桶石油和逾1,100萬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
但北極還有大片地區未經勘探﹐尤其是海上區域:經年不化的海面積冰令獲取地震數據和鑽設探井異常困難。
不過﹐氣候變化正在開啟這片地區的潛力。西北航道(North-West Passage)有能撞毀船只的可怕冰川﹐但去年夏天卻沒有結冰:有人預測它會成為新的歐亞貿易線路和石油公司更為方便地運載工人、設備和給養的通道。
受巨大儲量前景的誘惑﹐能源公司紛紛北上──這也常常是因為它們已別無它處可去。北極﹐尤其是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海區是石油巨頭可以輕易獲得開採面積的極少數地方之一。在其他地方﹐飆升的油價促使產油國重新擬定合同﹐有時還會乾脆將西方石油公司一腳踢開。
Associated Press
一位加拿大的巡邏人員在察看Ward Hunt Ice Shelf的新裂縫。氣候變化正在開啟這片地區成為能源勘探主戰場的潛力。
今年早些時候﹐荷蘭皇家殼牌有限公司(Royal Dutch Shell Plc)斥資逾20億美元買下了阿拉斯加的楚克奇海(Chukchi Sea)的鑽探租約。去年﹐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Corp.)和加拿大Imperial Oil Ltd出價近6億美元﹐獲得了加拿大波弗特海(Beaufort Sea)的一大片勘探區塊。英國石油公司(BP PLC)將斥資15億美元開發阿拉斯加北部海域的Liberty油田。
但在北極進行鑽探活動引發了重重爭議。由於環保組織提起訴訟﹐殼牌被迫延遲了阿拉斯加北部近海的一項鑽探計劃。環保組織稱鑽探活動可能會損害鯨魚和海象的種群數量。
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也可能阻礙石油勘探。與北極圈相鄰的加拿大、俄羅斯、美國、挪威和丹麥五國目前都在競相對北冰洋腹地提出新的領土主張。去年8月﹐一艘俄羅斯潛艇將俄羅斯國旗插在了北極之下14,000英尺的海底。不久之後﹐加拿大總理斯蒂芬•哈珀(Stephen Harper)宣佈將加強在北極地區的軍事存在。
這番言辭源自對北極主權歸屬的分歧。俄羅斯提出領土要求的依據是﹐貫穿北冰洋的兩條海底山脈Lomonosov和Mendeleev海嶺實際上是俄羅斯大陸架的延伸。丹麥對此提出反對。負責裁定這類爭議的聯合國機構建議進行進一步研究。
美國地質學家戈蒂埃表示﹐此次調查的一個主要結論就是﹐北極地區的許多天然氣資源都位於俄羅斯的水域﹐如South Kara Sea和South Barents Basin。這兩個地方都是富含天然氣的陸地區域的地質延伸。
戈蒂埃說﹐如此豐富的油氣資源將會增強俄羅斯在天然氣資源上的全球主導地位。俄羅斯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天然氣儲量。
但俄羅斯在北極的財富近期內進行開發的可能性很小。俄羅斯還有廣闊的陸地氣田﹐可以優先加以開發。
俄羅斯可能不願意讓擁有在北極這樣的惡劣環境下開發油氣資源經驗的外國公司參與﹐這也會阻礙其開發北極資源。一些公司獲準進入﹐但只能作為OAO Gazprom這類俄羅斯國有企業較小的合作伙伴。
不過﹐將來的情形可能會有變化。Sanford Bernstein的石油分析師尼爾•麥克馬洪(Neil McMahon)認為﹐俄羅斯會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將海上租約出售給西方公司﹐並利用所得資金加大對日漸衰退的國內石油生產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