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祁玉蘭】
過去30多年來,國際社會面臨來自全球經濟與金融體系結構改變的巨大且持續之挑戰。經濟與金融全球化帶來可觀的好處,開發中與新興市場國家能更加融入商品與資本交易中並享受知識與技術移動的好處。但也意味挑戰與風險,全球化的確使國際體系更易於遭受投資人觀感改變的影響,威脅國際金融體系之穩定。值此之際,國際社會需要學習重要課題並進行深刻的調整,在嶄新的國際金融建構(international financial architecture)之框架中,國際性經濟與金融機構扮演什麼角色?我們將先從其起源與現況談起,接著說明決策過程與服務內容,最後是蛻變與展望。
1. 起源與現況
在兩次大戰期間,主要發達國家的關稅壁壘貿易政策與競爭性貶值的外匯政策逐步埋下日後發生30年代世界性經濟大蕭條的種子。為避免釀成災難的經濟政策再度出現,來自44個國家政府的財金官員代表聚集於美國New Hampshire州Breton Woods召開一項國際會議,建立一個強調經濟合作的基金組織,會中起草一份該國際機構的章程。爾後29個國家於1945年12月簽署「基金組織協定」(Articles of Agreement),正式成立了國際貨幣基金(IMF)組織。為避免投機與維護幣值預期的穩定以利於國際貿易與投資,各國在Breton Woods (BW) 協議下實施固定匯率體系。當國際收支嚴重不平衡,無法藉助物價與匯率的調整緩和國家總體經濟不穩定,此時需要一個國際性貨幣組織以舒困方式降低各國的傷害。
同時間建立了世界銀行,目的是透過對基礎設施提供融資促進長期經濟發展。它們的工作是互相補充的,IMF的關注重點是總體經濟表現及總體經濟與金融部門政策,World Bank則是關注更長期的發展與貧窮問題。此外,它們也都對會員國提供融資,但項目不同,IMF並不對特定項目(公路、機場或港口設施)或進行改革的部門(教育或產業發展規劃)進行貸款,而是在一國為解決國際收支或貶值困難而採取政策時提供貸款。
2. 誰在做決策?
組織特色:
i. 並非如聯合國(United Nation)的「一國一票」,而是加權投票制,一國的經濟規模愈大、對基金貢獻的份額愈大,則擁有的票數愈多。即使執行董事會多數決定是以成員間的共識為基礎,但過去的理事投票與通過議題鮮少違背歐美國家意願。近年會員國間正在討論改革投票制度,以提升公平性。
ii. 理事會是IMF/World Bank最高決策單位,每年開會一次(Annual Meetings of IMF-World Bank),針對重大政策議題討論與決策,日常的決定則交付執行董事會。每個會員國指派財經部長或央行總裁擔任理事或代理理事。
iii. 執行董事會包含24位執行董事(Executive Directors),IMF每週至少三次 全天候會議(World Bank每週兩次)。常任執行董事來自五個最大的股東:美、日、德、法與英國,以及中國、俄羅斯與沙烏地阿拉伯,其他16位則是兩年一任由選舉產生。傳統上IMF 的執行董事主席(Managing Director) 是由歐洲人擔任,而World Bank的總裁 (President) 則是美國人,目前前者是來自西班牙的Figaredo先生,而後者是Wolfowitz先生。
3. 提供哪些服務?
IMF管理各會員國按其經濟實力所貢獻的通貨基金總和,各會員國根據一些IMF制定的法則與條件可以向IMF提出所需要的貨幣。但是在有限的基金數量下,並奠基於凱因斯經濟學,IMF認為政府面對極端的基礎不均衡(fundamental disequilibrium)問題時,應有能力也有責任透過總體政策進行基礎調整(fundamental adjustment)。因故IMF要求接受援助國家為保證債務償還與經濟重整必須採行「結構調整政策」(Structural Adjustment Policy),其中主要包含四個部分:
i. 貨幣緊縮政策:促升利率、穩定幣值
ii. 財政緊縮政策:提升稅收、降低赤字
iii. 私有化:出售國營企業給私人企業
iv. 金融自由化:解除國際資本移動限制,允許跨國企業與銀行的購併與經營。
世界銀行有184個會員國,是開發中國家的財務與技術支援的主要來源。主要由兩個獨特的發展機構所組成-重建與發展的國際銀行(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BRD)與國際發展協會(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IDA)。在降低全球貧窮與改善生活水準的使命下,它們具有不同支援功能。IBRD主要關注中所得與債信良好的貧窮國家,而IDA則是全世界最貧窮的國家(81個國家,25億人口)。共同提供低利貸款、無息信用、與援助以資助開發中國家的教育、健康、基礎設施與通訊等。
另外還有國際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 IFC)、多邊投資擔保機構(Multilateral Investment Guarantee Agency, MIGA)與國際投資糾紛解決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ettlement of Investment Disputes, ICSID),三個機構的成立用意是在降低私人企業投資開發中國家的風險,提升其投資意願,促進FDI並增進經濟成長。
4. 蛻變與展望
IMF最戲劇性的改變是在1970年代早期發生Breton Woods體系的崩潰。IMF喪失固定匯率體系守護者的角色。1980年代的國際債務危機則衝擊IMF,引起重大的轉型,IMF首次扮演國際債務危機管理者的身份,若債權銀行不允諾注入新資金,則IMF不對發生危機國家給予舒困支援,以降低道德危害造成危機發生的可能性。二十年來,IMF始終扮演危機管理的重要角色,私部門的涉入也一直是危機管理程序的重點之一,IMF試圖協調遭受危機國家的政策改革,並給予暫時的融通,重建私人債權者的信心與金融承諾。此外共產主義的瓦解構成IMF與World Bank新的挑戰,20個新會員需要特殊的政策建議,如何從中央計畫經濟轉型為市場經濟? 90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是驅動IMF與World Bank進行多方面改變的重要來源,更加透明的決策過程,明確銳利的政策焦點,以及對政策建議與金融支持的加強策劃。不久之前,IMF本身開始揭露政策訊息並鼓勵會員國提升透明度。透明的重要性是多方面的,包含公部門的總體政、策金融政策與銀行監督,以及私部門的會計、審計與公司治理。透明是市場健全的先決條件,有益於風險管理,並促成堅強的市場自律。這也是拉丁美洲與新興市場在2000年阿根廷危機之後並未遭受傳染效應波及的主因之一。
參考資料:
Bretton Woods Conference Collection: Overview,
Website: http://www.imf.org/external/np/arc/eng/fa/BWC/overview.htm
“What is the IMF?”
Website: http://www.imf.org/external/pubs/ft/exrp/what.htm
2007年10月10日 星期三
國際貨幣基金 (IMF)與世界銀行 (World Bank )介紹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1 意見:
我經常不博客上發表評論,但你的博客有這樣的方法和寫作模式,我有沒有選擇,但這裡此言。尼斯提出,保持它。
rumah dijual | rental forklift | properti semarang | perlengkapan bayi | mesin fotocopy | party organizer | SEO Company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