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至:中時部落格-部落格新聞
張鐵志的部落格跟他的社會身分一樣難以歸類。他在紐約念政治學博士,他可以寫一手優美的散文,也可以犀利的政治與文化評論,而更多人對他的認識是一個著名的音樂評論家。
2004 年他出版了一本「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以改變世界嗎?」,結合他上述的各種專長:用詩意的文字書寫搖滾樂的精神,用他的政治學專業分析各種搖滾樂曾經試圖改變的政治和社會事件,不論是反戰還是反全球化。他自己也沒有想到,這樣一本嚴肅的書會成為台灣本土作者撰寫音樂書中最暢銷的(誠品閱讀 2004 年年度報告說超過一萬冊),更獲得聯合報讀書人選為年度十大好書和各大媒體推薦。現在已經是一本台灣音樂論述的經典,這也因此成為他的部落格的名字:聲音與憤怒。
這本書帶來許多專欄的邀約。他曾經同時在聯合報副刊和中國時報的民意論壇寫專欄;目前他的手邊還有三個專欄,包括報紙副刊、文學雜誌和一個政治新聞雜誌。
而這些不同題材、寫作風格的文章都放在他的部落格Sounds and Fury 中。除了這些刊登過的文章以外,他的部落格還提供了很多關於美國政經、文化、和音樂的資訊與討論。因此,他的部落格除了是音樂文藝青年必讀,也有不少是只對政治經濟和社會運動有興趣的人。雖然在部落格上的文章題材很多,但是精神是一致的:progressive politics, alternative culture (進步政治、另翼文化)是他寫在 banner 上的一句話。
部落格的成立是在2005 年一月開始的。至於成立部落格的動機,張鐵志說,是因為覺得有些自 己覺得還不錯的文章登在某些媒體上,但朋友們不一定會去看那些媒體,所以不如把文章都收在自己的網站上,讓對他的文字有興趣的朋友和讀者們可以一網打盡。
因為來訪讀者不一定對這裡所有議題有興趣,他也曾經想過是否要做成兩個部落格,一個以文化和音樂為主,一個以政經和學術為主,但是後來想想他就是希望關心音樂的朋友也可以關心政治,然後關心政治和學術的人可以對搖滾樂文化更理解,所以還是維持一個部落格比較好。
部落格對他的作品還有一個重要意義。張鐵志說,把已經登在媒體上的文章放在部落格上,可以發揮一個部落格的好處:激起更多對話與討論,因此可以讓他重新檢視自己在作品中的想法,事實上他得到的迴響也出乎意料,許多從來接觸不到的海外華人或者大陸網友他都能透過對話。
已經有不少出版社想要繼續找他出書,可是他擔不擔心這些文章在網路上登過就沒人看呢?他笑說,不會擔心。因為等到這些文章要出書時,他都會把部落格上這些討論吸納進去,重新改寫這些文章。所以應該都會有新意。
對張鐵志來說,他寫作的目標就是是希望更多人關心社會的改造,更具體來說,就是一個「進步政治和另翼文化」,而不論是印刷媒體或是部落格,都只是他交叉運用的武器。
張鐵志跟網友對話互動相當頻繁,甚至有身為編輯的網友相當喜愛他的文章而跟他約稿,目前他在許多地方甚至北京的刊物上都有撰稿,可見得好的內容是可以跨地域的,而他也歡迎部落格讀者到紐約跟他喝杯咖啡,一起討論有趣的各種文化問題。
個人部落格:http://blog.yam.com/SoundsandFury/
採訪、撰文/徐挺耀
2007年11月29日 星期四
【轉錄】張鐵志的聲音與憤怒
張貼者: 洪偉 於 凌晨1:39
標籤: 專題:往關達那摩之路, 議題:人權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2 意見:
http://blog.roodo.com/SoundsandFury
張鐵志blog已經搬到樂多囉~
路過所以更新一下^^
謝謝指正!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