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8日 星期日

【新華網】熱評 三鹿謝幕又如何

三鹿集團破產的消息已被披露,這個制造了中國最大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國內最大的奶粉制品企業完成謝幕。必須指出的是,即便三鹿破產清算過程非常平穩,即便三元接收相關經營性資產整合非常順利,但如以務實態度面對三聚氰胺事件之後的中國乳業,始作俑者“推倒重來”也並不標志乳品行業已經觸底。



相關新聞:
【The Wall Street Journal】Tainted-Milk Victims to Get Compensation

【AFP】Ex-head of China milk-powder firm could face death penalty: lawyer

【國際商情周刊】從三聚氰胺毒奶事件 談企業因應之道

繼續閱讀...

2008年12月23日 星期二

【希望之聲】辛巴威霍亂死亡逾千 拒絕國際協助

辛巴威首都哈拉雷,因感染霍亂死亡的人數已累計達1,111人。聯合國於上週二提案應對其施壓並找出快速的解決方案。

最近,位於日內瓦的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發佈消息,指辛國首都哈拉雷西邊的齊格杜城(Chegutu)出現新的霍亂疫情,那兒有超過378人受感染,121人因此死亡,全國約有20,580霍亂病例。

染上霍亂的人會出現嚴重腹瀉以及脫水現象;霍亂弧菌對胃酸的抵抗力不佳,只有胃酸不足或胃部切除過的人或免疫機能較差者,可能致病。並且霍亂弧菌不耐熱,水產魚、貝類經充分煮熟、飲用水煮沸,即可殺死霍亂弧菌。嚴重未治療的患者可在數小時內死亡,致死率超過50%,但如加以適當治療,則可降至1%以下。

數千名辛巴威民眾在南非國境的穆希納城聚集,他們睡在街道上,希望尋求霍亂的醫療幫助和庇護。

辛巴威在三月二十九日舉行首輪總統選舉,反對黨不僅贏得國會大選,總統候選人崔凡吉萊也以47.9%的得票率擊敗43.2%的穆加比,但84歲的穆加比堅持不承認敗選,並執意舉行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崔凡吉萊則聲稱許多他的支持者都被綁架謀殺了,於是宣佈退選。然而穆加比政府對此控訴予以否認。

由於霍亂疫情擴散,西方國家要求已掌權28年的穆加比總統下台,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前南非大主教屠圖以及肯亞總理奧廷加(Raila Odinga)甚至支持聯合國維和部隊進駐辛巴威,並呼籲非洲聯盟的領袖拒絕承認穆加比為合法總統。

穆加比於9月時提出願與反對黨領袖崔凡吉萊合組聯合政府,冀望以此扭轉辛國經濟頹勢,重建基本政府功能。但是兩方對於誰來擔任主要政策執行者一直無法達成協議,民眾也預期可能將發生嚴重暴力衝突。



延伸閱讀:
【Economist】Please do something—but what?
Africans, Europeans and Americans must together rescue a dying country

THE Zimbabwe crisis has reached a new level that is both hideous and, paradoxically, hopeful. The hideous part is that people are dying—indeed, Zimbabwe as a country is dying—at an even faster rate than before, as cholera sweeps across the country.....

2008年12月20日 星期六

【華爾街日報】希臘騷亂凸顯歐洲年輕人不滿情緒

節錄 希臘騷亂凸顯歐洲年輕人不滿情緒

希臘的騷亂進入到了第五天﹐除幾千名學生的抗議活動外﹐工人也開始罷工﹔此次騷亂表明﹐歐洲很多國家的年輕人對陳舊的教育體制和工作崗位不足愈發不滿﹐而且普遍對其前途深感憂慮。

從羅馬到柏林﹐再到馬德里﹐年輕人大學畢業的時間比北歐、美國或英國的同齡人晚很多﹐畢業後要找到提供社會保障福利的長期工作也是困難重重。

在德國﹐包括眾多大學畢業生在內的很多年輕人近些年一直在努力尋找支付全額工資的工作。長期以來他們一直以無薪或低薪實習的方式工作。德國媒體將這些沒有經濟保障的年輕人稱為“實習的一代”(Generation Intern)。

西班牙這代年輕人的工作福利和保障也少得可憐﹐他們經常在臨時性工作之間換來換去﹐這樣其雇主就可以避開國內勞動法規定的繁雜義務。媒體將這些人稱為“mileuristas”﹐簡單來說﹐就是指那些靠每月1000歐元微薄收入生存的人。

在希臘﹐類似的人群則被稱為“600歐元一代”﹐因為希臘的最低工資標準是600歐元。週二﹐法國學生計劃發動全國範圍的抗議行動﹐反對政府在預算控制方面給予國立大學更多自主性的計劃。學生擔心該計劃會造成兩極分化﹐財力雄厚的大學可以繼續吸引到私人投資﹐資金實力較弱的學校則每況愈下。

三年前﹐法國學生上街遊行﹐反對當時的政府著力推進的不穩定的臨時工作合約機制。上個月﹐幾千名意大利學生走上街頭﹐抗議政府改變整個學校管理體制相關法律的企圖﹐其中包括削減國立大學的預算。希臘工人罷工在週三的示威活動後也全面展開。工會在上週六騷亂爆發前就確定了罷工計劃﹐對保守政府改革退休金相關法律和私有化政策的經濟策略提出抗議。幾千名高中生和大學生走出校門﹐加入示威隊伍﹐表達他們對政府的高等教育和就業政策的不滿。

雅典42歲的建築師Eleanna Horiti說﹐幾十年來希臘人都在做著掙大錢、開好車的美國夢﹐但對於年輕人來說﹐這樣的夢已經成為泡影。希臘經濟經歷了10年的快速擴張期﹐預計明年的經濟增長率約為2%﹐高於大部分歐洲國家﹔但美中不足的是年輕人失業率一直居高不下。15-24歲的希臘人失業率為25%﹔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經濟學家Claude Giorno稱﹐這說明希臘經濟擴張的好處並未得到平均分配。

雅典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 of Athens)的院長兼首席執行長Achilles Kanellopoulos稱﹐很多學生無法進入門坎很高的國立大學﹐因而被迫出國或是進入國外大學在希臘的分校學習。問題在於﹐大多數情況下希臘政府只承認國立大學學歷﹐這不公平。

哈弗福德學院(Haverford College)歷史系副教授Alexander Kitroeff稱﹐高中和大學學生抗議活動持續時間之長令人吃驚﹐因為自從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這個年齡段在政治方面就一直不活躍。但他說﹐現在﹐這些人感覺他們找不到工作﹐也無法享有與前幾代人同等的機會。

遍及希臘的騷亂從上週末開始﹐導火索是警方在一次沖突中開槍打死了一名15歲的男孩。希臘一家法庭週三下令逮捕了參與槍擊事件的兩名警察﹐等候審理。其中一名警察被指控犯有謀殺罪。

抗議活動週三繼續進行。希臘總理卡拉曼利斯(Costas Karamanlis)呼籲騷亂各方保持冷靜﹐並宣佈了一系列對在騷亂中受損企業的財政支持措施......

延伸閱讀:
【苦勞網】希臘國定假日「說不日」反抗變傳統
【聯合新聞網】全歐革命?希臘學生嚇壞歐盟

2008年12月14日 星期日

【延伸閱讀】公共領域

§ 配合活動《被遺忘的時代精神─公共領域的今昔流變》所撰文章Ⅱ§

文│張筠(清華思沙龍文字組)

公共領域在思想家Jurgen Habermas(尤爾根.哈伯瑪斯)的定義下,是一個市民可以自由表達及溝通意見,以形成民意或共識的社會生活領域。它是源自希臘雅典時代「polis」的概念,強調公民對公共事務開放自由討論或辯論,形成共識和公共政策。然而當時的奴隸和女人沒有發聲的空間,只有成年、有經濟權力的男性才被稱作「公民」,因此討論政治的權利,仍是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

因此真正擺脫階級的侷限,並透過理性論辯來參與公共議題的時期,就思想家Jurgen Habermas(尤爾根.哈伯瑪斯)的說法,是雛形於1683-1730年倫敦、巴黎等大都市的咖啡館和沙龍中,對十八世紀歐陸最重要的啟蒙運動產生推波助瀾的效果。

當時的作家、藝術家、科學家、貴族等在此自由聚會社交,談論文學藝術,也對經濟、政治事務做出評斷和爭辯。這種新型聚會並不是屬於貴族的特權,參與者原則上多是中產階級的男性,但亦有被稱作「窮人」的鞋匠來咖啡館聆聽新知。他們的談論議題不受政府控制,彼此採用較為平等的態度來多元、公開而理性的對公共事務進行討論批評。

咖啡館群眾的討論逐步形成,參與者也開始書寫刊物,匯集出爭辯過程和議題內容。這類的雜誌不但吸引大眾的目光,並且成為了一種對話的方式,透過文章進行思想的交流。例如1709年,Addison and Steele 發行第一期的Tatler,成為數千個咖啡館互相溝通有無的橋樑,其刊登的文章是咖啡屋裡的話題之一。除了Tatler之外,還有the Guardian、the Spectator等雜誌,這些刊物的主題主要都是藝術與文學評論、哲學或科學的討論,但雜誌編者也關注窮人的教育和慈善事業、要求民眾行為檢點、反對賭博的發生。

18世紀初咖啡館聚會與雜誌發行的現象,代表著公共領域的興起。而公共領域中「溝通」的特性 ─ 透過不斷地對話,讓各方的意見從衝突中找到共通處,再經由協商達到統合結果 ─ 奠定了當今民主政治的運作模式。




參考資料:
Kidpade-history and science for kids
《公共領域、多文化主義與傳播研究》

2008年12月12日 星期五

【宣傳海報】被遺忘的時代精神─公共領域的今昔流變

2008年12月11日 星期四

【延伸閱讀】啟蒙運動

§ 配合活動《被遺忘的時代精神─公共領域的今昔流變》所撰的文章Ⅰ§

文│蘇子翔(清華思沙龍議題組組長)

啟蒙運動(The Enlightenment),顧名思義,就是啟迪智慧、去除蒙昧。

進入啟蒙思想的核心之前,先讓我們看一下宮布利希教授(Ernst H. Gombrich)闡述啟蒙時代前,歐洲人的普遍想法:他認為人們應該毆打孩子……農人來到這世上只是為了勞動,不可以說半個不字;人們應該當眾鞭打乞丐和流浪漢,然後用鏈子把他們鎖在城市廣場旁邊並嘲笑他們……人們必須燒死巫婆和其他經常進行危險有害活動的巫師,並追捕、驅逐不同信仰者或將他們丟入陰暗的地牢……某某先生、一位英國朋友,很久以來一直在做了不起的大生意,他把非洲黑人當奴隸賣到美洲,這位非常值得尊敬的先生主意多妙啊,因為被捕的印地安人不適宜於幹活……。
看到這樣的描述,各位是不是大吃一驚,這是我們所認識的歐洲人嗎?啟蒙運動偉大之處,不僅是它所宣揚的理念,更重要的,我們今日看來理所當然的價值、信仰,是需要不斷的犧牲、奮鬥才爭取來的成就。

柏拉圖「洞穴神話」中,當看到真實世界的穴居人,歡欣鼓舞的回去告訴同伴,洞穴裡所看到只不過是「真實」事物的投影時;不幸的,就被只相信影子的同伴給殺了……我們可以從故事中得知,一個新價值的傳達與轉變,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情!

「寬容」、「理性」、「人性」是啟蒙運動所訴諸的核心價值,其中包括了代議政府的概念、宗教寬容、財產的神聖性;以及洛克認為一個國家的律法必須讓人民了解到:人人平等、獨立,沒有任何人可以傷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權和財產權─包括生命與物質。此外,世俗化
(secularization)和理性化(rationalization)是這個時代的重要精神。這表示,社會取代了國家。而對事物的解釋權,由上層結構的政治、宗教移轉到了人民身上。這些新的價值,使得宮布利希教授(Ernst H. Gombrich)闡述的「野蠻」行為,漸漸成為歷史的浮光掠影。

然而,今日值得我們思考的是,啟蒙運動所帶給人們的價值固然廣為人們所接受,但「啟蒙」這個字眼還是預設了從一個高位指引人們,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野蠻的……或許,啟蒙運動所強調的「理性」、「寬容」、「溝通理解」要比「啟蒙」所隱含的「位階概念」來的重要。


資料來源:
宮布利希(Ernst H. Gombrich), 《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
喬斯坦•賈德著,蕭寶森譯,《蘇菲的世界》
陳正國教授,「啟蒙運動專題」課程。

2008年12月10日 星期三

【沙龍活動】被遺忘的時代精神─公共領域的今昔流變

文│曾一平(清華思沙龍編輯組組長)

2008年,清華思沙龍三週年了。此刻,我們思索原點,推出「被遺忘的時代精神─公共領域的今昔流變」。啟蒙運動發生於西元十八世紀,起源於英國,之後擴展到歐洲,帶給世人理性、科學、進步等思想。
當時,「沙龍」蓬勃發展。啟蒙哲士們們於其中進行談話、辯論,造就了一個不凡的時代。1960年代,哈伯瑪斯(Jürgen Habermas)所揭櫫的「公共領域」的概念,深深地影響了世界。18世紀的沙龍,是公共領域的早期階段。

2008年的「清華思沙龍」,希望尋回原初精神,延續公共領域的概念,讓思想的火光繼續閃耀。

2008年12月2日 星期二

【清華思沙龍】被遺忘的時代精神─公共領域的今昔流變

六零年代的本土自覺
咖啡館的昏黃小燈和白瓷杯
催生出黃春明的《看海的日子》

1789年的自由思潮
法國LeProcoPe Café的民主爭辯
激起了震驚世界的革命情懷

咖啡館裡人們暢所欲言
開啟了思想的自由國度
站在過往與未來的交界
你是否願意一同尋找啟蒙的原點



講者:
楊肅獻教授(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顧忠華教授(政治大學社會系教授)


時間:12月17日 星期三,晚上7點(6點半開放報名者入場)
地點:清華大學台積館,孫運璿演講廳
聯絡電話:03-574-2845

2008年11月30日 星期日

【BBC中文網】孟買襲擊指控下印巴關係轉趨緊張

印度指責襲擊孟買的武裝分子跟鄰國巴基斯坦有關後,巴基斯坦對於跟印度的關係轉趨緊張表示擔憂。

巴基斯坦總統扎爾達里表示將全面配合印度當局調查,同時否認與襲擊有關﹔外長庫雷西說,現在該國與印度的關係嚴重緊張,但仍希望能早日化解危機。

庫雷西承諾,巴基斯坦情報部門官員將與印方調查員充分合作,但是不會派遣其情報機關首腦去印度協助調查。

然而,BBC記者杜梅特發自孟買的報道說,一名被逮捕的槍手據報承認了自己是巴基斯坦一個武裝組織的成員。

另一位BBC記者普賴特發自伊斯蘭堡的報道則說,一名巴基斯坦高級保安官員稱已經收到了印度方面提供的初步證據。



但是這名保安官員警告,如果印度開始動員部隊,巴基斯坦也將作出回應,甚至必須調動正在接壤阿富汗邊境對抗伊斯蘭武裝分子的士兵。

這位官員說,未來48小時將是評定當前緊張局勢會否升級的關鍵時刻。
另據媒體報道,印度內政部長帕蒂爾星期天(11月30日)向總理辛格提出請辭,以示對襲擊事件負責。


延伸閱讀:
【南方報業網】孟買事件是印度的一場內戰
【華爾街日報】顫抖的孟買






繼續閱讀...

2008年11月22日 星期六

【台北英語沙龍】《韓國民主:從哪裡來,往哪裡去 我的私人報告》


南韓,和臺灣有驚人的相似:走過反共獨裁統治;走過光州的流血;經濟突飛猛進的同時,卸任總統因貪腐而被起訴。民主的路,既光輝又坎坷…。

今天韓國總統特聘的聯合國代表,當年卻是長年流亡海外的【黑名單】異議分子。個人命運與國族歷史絲縷相連,他將如何對歷史情境相似的臺灣人敘述韓國的民主心路?

報名請至龍應台文化基金會


2008年11月21日 星期五

【國際在線】「玫瑰革命」5週年:喬治亞前途仍「霧裏看花」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1月20日電 2003年11月的一個寒冷夜晚,成千上萬的喬治亞人在第比利斯街頭起舞,手持玫瑰的米哈伊爾·薩卡什維利誓言會讓這個小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那時的喬治亞人堅信他們已經告別了10年的內亂,國家將走向人們夢寐以求的繁榮,他們與西方國家的關係將日益密切,並最終成為北約和歐盟的一員。

 但隨著11月23日“玫瑰革命”五週年紀念日到來,過去的承諾言猶在耳,但真正的積極變化顯得越來越渺茫。國家剛從與俄羅斯的一場毀滅性的戰爭中走出來,許多人已經對那次革命的領導者已不抱任何幻想,與西方國家密切關係的夢想實現似乎也遙遙無期。

 “儘管還有人相信‘玫瑰革命’以來的這五年,喬治亞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大多數人更感到失望”,第比利斯的一位政治分析家這樣評價。

 不管是在加強民主還是加入北約與歐盟問題上,當初“玫瑰革命”的那些憧憬都已經破滅。



延伸閱讀:
【AFP】Georgia president dismisses PM in post-war government shake-up
Georgian President Mikheil Saakashvili dismissed Prime Minister Lado Gurgenidze on Monday in a government shake-up following his country's war with Russia in August.
The announcement came as key former ally Nino Burjanadze announced plans to form a political party to challenge Saakashvili, who has faced attacks from the opposition for his handling of the conflict......


【FP】Georgia Without the Spin By Charles King
It’s time for the West to realize that Mikheil Saakashvili is no saint and that Georgia is not quite an innocent victim.

繼續閱讀...

2008年11月17日 星期一

【延伸閱讀】大學教育應無國界

§活動 "How I imagine the University?"-Aspiration&Frustration 的延伸文章Ⅱ§



資料來源:教育周刊‧科報網(摘錄)
http://www.stdaily.com/big5/education/2008-11/11/content_876721.htm

在當今全球化時代,國際化已成為衡量一所大學發展水平的重要尺度。開展國際合作,是當今世界各國大學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加快發展的戰略性選擇,也是將大學特別是研究型大學建設成世界優秀大學必不可少的一步。國際化可以擴大大學教育和科研內容的全球化視野,拓展和利用人才與學術空間。


繼續閱讀...

2008年11月14日 星期五

【延伸閱讀】Steps to finding universities committed to being international

§ 活動 "How I imagine the University?"-Aspiration&Frustration 的延伸文章Ⅰ§

資料來源: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http://www.iht.com/articles/2007/10/26/business/aschools27.php

【編按】文章提供一種國際大學的「標準」,於此僅摘錄一段



Getting started.

Most universities have a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ection on their Web site, and many have international student clubs or residences. But how can you tell if that is just window-dressing, or if a university is truly committed to being international?

Laura Vincens, college counselor at the American School of Paris, suggests that applicants look at university Web sites with a grain of salt: These days almost all of them are slick and beautifully produced.

For the most useful information, Vincens said, prospective applicants should look at what enrolled students say about their college. "Look at Web sites that feature student opinions," she said. Many also have chat features where applicants can ask questions of current students and get answers in confidence.

The Web site can offer other clues to a college's internationalism, but it helps to know where to look:

The quickest indicator is the percentage of foreign students, which most colleges list under "fast facts" or "student profile." The higher the percentage, the greater the likelihood your international student will find others of a similar background or outlook.

Check the course offerings in disciplines like history or political science, to see whether the curriculum takes a multinational view or is geared more toward one country's experience or point of view.

Look for a foreign language requirement. A university that has one is likely to have a broader world view than one that doesn't. A university that combines a strong language program with foreign-study offerings is showing, rather than just saying, that it values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in its student body.

"Dig deeper," Vincens said. "Know what you want. Where to apply becomes more obvious the more you hone in on your interests."

2008年11月12日 星期三

"How I imagine the University?"-Aspiration&Frustration

What are the images that Taiwan's universities present internationally?

What are the issues that global students focus on?

As a member of this global village, do you need a platform to communicate with our foreign friends?

NTHU Thinker's Club invites you to join the world of a global university!

Registration:click here



English Only
Moderator: Prof. Yingtai Lung
Speakers: Fou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ime: Thursday, Nov.20th, 7:00~9:30 pm(Doors open at 6:30pm; first come, first serve)Location: Caf� Socrates (NTHU, 101 Kuang-Fu Road, Hsinchu)
Max. Seats: 80

2008年11月5日 星期三

【華爾街日報】奧巴馬獲勝演講全文

如果還有人對美國是否凡事都有可能存疑﹐還有人懷疑美國奠基者的夢想在我們所處的時代是否依然鮮活﹐還有人質疑我們的民主制度的力量﹐那麼今晚﹐這些問題都有了答案。

這是設在學校和教堂的投票站前排起的前所未見的長隊給出的答案﹔是等了三四個小時的選民所給出的答案﹐其中許多人都是有生以來第一次投票﹐因為他們認定這一次肯定會不一樣﹐認為自己的聲音會是這次大選有別於以往之所在。

這是所有美國人民共同給出的答案--無論老少貧富﹐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無論是黑人、白人、拉美裔、亞裔、原住民﹐是同性戀者還是異性戀者、殘疾人還是健全人--我們從來不是“紅州”和“藍州”的對立陣營﹐我們是美利堅合眾國這個整體﹐永遠都是。


延伸閱讀:
【Economist.com】Obama's historic victory
AMERICA has been painfully conditioned by its past two presidential elections. It was bitterly divided into red and blue states with only a handful in the middle, decided by a handful of votes. On the night of Tuesday November 4th Barack Obama, the Democratic presidential candidate, scrambled the assumptions that have governed American politics for half a generation. An intriguing and—to many—inspiring politician, he will take office in January from the most unpopular president in modern time ......

繼續閱讀...

2008年10月31日 星期五

【BBC中文網】剛果激戰引發人道災難

國際紅十字會說,在剛果民主共和國戈馬的政府軍同反叛發生激烈戰鬥,引發人道災難。
在東部城市戈馬目前維持停火狀態,但是局勢十分不穩。隨著叛軍不斷逼近,大批難民紛紛逃離。據報道戈馬發生了殺戮和強姦,流離失所的難民得不到救援。
有關國家正在做出外交努力試圖解決危機,這場危機可能會擴散到鄰國盧旺達。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派遣特使去剛果和盧旺達斡旋。剛果和盧旺達彼此譴責對方發動越境攻擊。
此前聯合國擔心剛果(金)東部逃離戰亂的難民,一個救援組織說,大約15萬難民沒有住所和清潔飲水。
反叛力量領袖恩孔達威脅說,除非聯合國維和部隊保證停火得到實施,否則將攻佔戈馬城。

繼續閱讀...

2008年10月29日 星期三

【台北英語沙龍】仍舊貧窮,但是民主:全球化時代的印度民主

貧窮,就不能奢談民主?

印度,一個矛盾的民主政治試驗場,打破經濟與民主並進的迷思。

但是,印度的民主成熟到什麼程度?

在選舉型的民主中,族群與宗教差異成為分化劑;

在全球化的衝擊下,貧富差距惡化,

印度民主面臨全新的挑戰與壓力,印度該如何面對?

亞洲其他新興民主與印度是否有共通之處?



活動內容 Content

米夏
小說家/紐約時報撰稿人
全程英語 不備翻譯報名

Tel 02-33224907
Fax 02-33224918 http://www.civictaipei.org/
主辦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

2008年11月15日(六) 14:00~16:00
講者Speaker:米夏
主持Moderator:詹滿容 淡江大學美研所教授
地點Venue:月涵堂會議廳(台北市金華街110號)

2008年10月21日 星期二

【鉅亨網】全球10國被列金融風暴高危國家 亞洲就佔了一半

據《理財週報》報導,在金融風暴的持續肆虐下,巴基斯坦、韓國、印度、烏克蘭、印尼、菲律賓、俄羅斯、巴西、阿根廷和南非均被機構列入高危名單,亞洲國家在這份名單中佔據「半壁江山」。



繼續閱讀...

2008年10月18日 星期六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思沙龍」「你所不知道的孩子們…」聚焦兒童人權議題 呼籲台灣年輕人化關心為行動

聯合國通過《兒童權利宣言》將屆50年,全世界卻仍有超過二億四千萬『童工』;1995到1996年間,有二十五萬個孩子被迫背起槍殺人,變成「童兵」;2007年全球有一億個露宿街頭面臨各種危險的『街童』…。龍應台文化基金會第四季「思沙龍」聚焦國際間如火如荼開展的兒童人權援助議題,以「你所不知道的孩子們…」系列,挖掘真相,呼籲台灣年輕人化關心為行動。

繼續閱讀...

2008年10月16日 星期四

【遠見雜誌】柏林 未來新都

企劃製作/楊瑪利、徐仁全(更多詳細內容請見《遠見》)


相不相信,重生之都、潔能之都、創意之都,都是柏林的新封號。

她很老,但又不只是老,更從老舊衰敗中成功蛻變。

1237年建城至今古蹟俯拾即是,還有重建後的議會水晶穹頂,各國文化在此以使館設計爭奇鬥豔,新舊交融的氛圍舉世無雙。

她很新,又不只是新,更是全球創意集散中心。

從1989年合併後才著手更新,現在市區就是一座大型的現代建築博物館,8500億台幣的文創產值讓她勇奪世界創意之都,紐約、東京都得靠邊站。

她很綠,又不只是綠,更將環保落實到每一個角落。1991年通過世界首創的再生能源法(EEG),更讓柏林成為潔能產業新聚落,

近郊有世界最大太陽能製造商、全球第四大的風電廠、全歐第二大的沼氣發電廠。

繼續閱讀...

2008年10月15日 星期三

【自由電子報】諾貝爾和平獎 阿提沙利榮獲

〔編譯鄭寺音/綜合十日外電報導〕曾成功調停科索沃、印尼亞齊等地紛爭的芬蘭前總統阿提沙利,十日因三十多年來致力建立歐、亞、非洲乃至歐洲的持久和平,獲頒二○○八年諾貝爾和平獎。他也是第一位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芬蘭人。

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和平獎得主時表示:「挪威諾貝爾獎委員會決定將二○○八年和平獎頒給阿提沙利,以表彰他過去三十多年間,在數大洲解決國際紛爭的重要成就,這些努力達成了更和平的世界,以及諾貝爾遺囑的『各國和睦』精神。」

選擇將和平獎頒給阿提沙利,顯示委員會去年將此獎項頒給美國前副總統高爾與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之後,已將注意力回歸傳統和平工作。

五名評審組成的委員會表示,阿提沙利成就遍及非洲、歐洲、亞洲與中東地區,對和平進程有深遠影響,「透過不懈努力與好的成果,他展現調停能在解決國際紛爭扮演的角色;過去三十個年頭,他致力化解重大且長期衝突…挪威諾貝爾獎委員會盼望,阿提沙利的努力與成就能讓他人獲得鼓舞」。

早在二○○五年,阿提沙利就曾因協助化解印尼政府與亞齊游擊隊「自由亞齊運動」間長達三十年,造成一萬五千人死亡的衝突,成為當年諾貝爾和平獎的熱門人選,但那年獎落國際原子能總署。

阿提沙利接受挪威NRK電視台訪問時表示,他「非常高興,也很感激地」接受這個獎項;被問到自己完成的工作之中,哪個最重要時,阿提沙利表示,「絕對是納米比亞獨立,因為那項工作耗費很長時間才完成」。

納米比亞在阿提沙利長達十多年的協商之下,於一九九○年宣布獨立,科索沃也是在他的協助之下,逐步邁向獨立之路。此外包括北愛爾蘭、中亞,或非洲大陸東北沿海一帶非洲之角衝突的化解,阿提沙利也都做出了建設性的貢獻。

阿提沙利將於十二月的頒獎典禮中,獲頒一千萬克朗(四千五百萬台幣)支票、得獎證書及獎牌,他希望得獎後能吸引更多人資助他的和平工作。阿提沙利接下來想把重點放在處理青年失業率方面,他接受美聯社訪問時表示,青年失業率「可能是世界上面臨的最大挑戰」,但他也說,以他七十一歲的年紀,可能也應該放慢腳步,或許是時候結束「一年有兩百天在芬蘭之外旅行的日子了」。

2008年10月12日 星期日

【新聞稿】 高考天堂路─學子的城市夢

清華思沙龍與您共同瞭解中國的升學現況



 十月十四日晚間七點,清華思沙龍將於清華大學台積館孫運璿演講廳舉辦本學期第一場沙龍活動─―高考天堂路,學子的城市夢。本次活動將播放記錄片――《高三》,並邀請現任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崔衛平女士擔任來賓,和大家探討中國學子在僧多粥少的環境中,所面臨的升學壓力。思沙龍與你一同揭開高考制度背後的真相。

 清華思沙龍為知名作家龍應台教授帶領創立的學生團體。期許能依靠清大學生的力量,將知識與國際觀推廣至整個新竹地區,甚而整個台灣。沙龍活動首先會播放紀錄片,而後再邀請專業人才演講,並與所有參與者共同討論,相互激發知識的火花。

《高三》是部紀錄福建省武平一中學生為了考上大學,拼命讀書的高三生活。他們與台灣相同,在考試領導教學的社會中,把所有青春投注在講義課本中;相異於台灣的是,他們不只想要取得學歷,更是為了藉由讀大學而離開困苦的農村。《高三》的導演周浩花了一年的時間與這群孩子朝夕相處,用最真切平實的鏡頭記錄下這些高三學生生活的點點滴滴。

本次將帶領各位以全然不同的角度,看待這些存在已久的問題,藉由討論的過程,引出更為深沉的反思與知識。本次活動即日起可開始報名。座位有限、反應熱烈,還請各位把握機會,以免向隅。




放映紀錄片:《高三》
講者:崔衛平(北京電影學院教授)
主持人:吳介民(清華大學社會所副教授)
地點:清華大學台積館 孫運璿演講廳﹝地圖請見右側﹞

時間:2008年10月14日星期二19:00
網上報名:http://nthuthinkers.blogspot.com

報名電話:03-5742407(清華校內分機42407)
報名傳真:03-5742845(請附姓名、服務單位、職稱、電話、e-mail)

2008年10月7日 星期二

【延伸閱讀】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 麥子

§ 配合活動《高考天堂路─學子的城市夢》,選讀的延伸文章Ⅱ§

資料來源:中華英才網,2004年,http://view.news.qq.com/a/20071224/000018.htm



【編按】這是一篇2004年在中國大陸網路上流傳甚廣的文章,內容描述農家子弟必須費盡千辛萬苦才能脫離貧窮,成為社會上的中流砥柱、菁英份子。此文章也引起網友的共鳴與諸多討論,顯示出此文章或多或少反映了社會上的真切事實。


繼續閱讀...

2008年10月6日 星期一

《環球時報》壓制人格成長 中國高考以殘酷聞名

§ 配合活動《高考天堂路─學子的城市夢》,選讀的延伸文章Ⅰ§

資料來源:2006-06-12 《環球時報》駐外記者聯合報導


全世界瞭解和不瞭解中國的人都認為這樣的高考太過分了,但沒有一個人能明確地告訴我們,在中國的現實下,除了這樣的高考,我們能用什麼辦法保證教育資源分配的公正。中國的高考太轟轟烈烈了,它從一個很特殊的角度,向世界展示著現代中國。



中國高考以「殘酷」聞名

對中國高考的很多批評屬於淺層的不理解,比如,很多外國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殘酷」,因為這樣激烈的競爭他們過去沒見過。韓國慶熙大學中國工商管理科主任教授姜栽植深有感觸地說:「我在中國看過高考,簡直就像一場『戰爭』。」美聯社6月7日挑了個極端負面的例子,描繪中國考生在高考前承受的巨大壓力,標題觸目驚心:《自殺:中國學生的壓力標誌》。
從委內瑞拉來北京留學的埃雷娜常聽中國同學說起他們中學時的生活,覺得「太辛苦了」。在委內瑞拉,很多人從幼稚園到高中都是在同一所學校上的,中間不用升學考試。高中畢業後也有一個申請高校的全國性考試,但通常他們只用不到半年的時間為這場考試做準備。埃及愛資哈爾大學中文系主任阿齊茲告訴記者,跟中國學生比起來,埃及學生太幸福了。他們沒有高考制度,理論上任何一個中學生都可以上大學,只要通過在高中最後一學期的統一考試;如果通不過,還有三次補考機會,再不濟也可以上比較差一些的大學。
據美國教育部官員介紹,美國也沒有統一的高考,僅有一項全國統一的水準測試SAT,這項考試在上中學時就可以參加,而且一年可以考7次,學生選擇自己最滿意的一次成績寄送大學。在美國的SAT考場上,看不到像中國那樣硝煙彌漫的緊張氣氛。一位定居美國休士頓的華裔母親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她的女兒參加SAT考試時,怎麼報名,怎麼準備,甚至她哪天參加了考試,「我這個做母親的根本就不知道!」
但是,一位曾留學美國的中國學者並不覺得這樣的差別值得大驚小怪。因為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缺的考試制度,壓力大了固然會出現一些問題,但壓力與成績往往是成正比的。論基礎知識的功底,中國學生就總體而言無疑是世界上最優秀的,美英學生難以望其項背。至於委內瑞拉、埃及那樣的國家,他們的學生水準更無法與中國學生相比。



繼續閱讀...

2008年10月4日 星期六

【中央社】瑞士宣布在喬治亞代表俄羅斯

(中央社記者周盈成日內瓦三日專電)俄羅斯和喬治亞今年八月交戰而至斷交,瑞士政府今天宣布接受俄羅斯請託,在喬治亞代理俄方利益,前提是喬方同意。

瑞士聯邦外交部在聲明中說,俄國是在幾天前向瑞士提出正式請求。瑞士駐莫斯科大使館在今天通知俄方,瑞士的同意決定。瑞士外交部近期將與俄、喬雙方的外交部討論代理的細節。

聲明中說,替外國保護其在無邦交國家的利益,一向是瑞士的外交政策手段之一,目前也執行多項這樣的委託,例如在美國代表古巴和伊朗的利益,及在古巴代表美國。

喬治亞在八月初入侵境內親俄的分離地區南歐希夏,結果反遭俄國入侵,俄國並承認南歐希夏及另一相似地區阿柏克茲亞為獨立國家,喬治亞在該月底宣布與俄斷交。971003

2008年10月2日 星期四

【清華思沙龍】高考天堂路─學子的城市夢

線上報名請按此

北京大學蹴身世界名校
清華大學聞名兩岸
當世界將目光聚焦於英才輩出的中國時
又有誰注意到競爭下失敗的人們?


一群福建普通中學的高三生
背負家庭期待
誓志考上大學
在擁擠教室和成堆的考卷中
開始與命運奮鬥的生活


背誦著枯燥的課本內容
出生農村的孩子們
希冀在高考的窄門瞥見一絲曙光


19:00 - 20:00 紀錄片放映:《高三》
20:00 - 20:30 崔衛平(北京電影學院教授)演講
20:30 - 21:30 沙龍討論

時間:十月十四日,星期二,晚上七點(六點半開放報名者入場)
地點:清華大學台積館,孫運璿演講廳

2008年9月29日 星期一

【華爾街日報】金融危機擴散 美國經濟前景四種可能

華爾街的動盪正撼動著本已風雨飄搖的美國經濟﹐並可能在今後幾個月中以貸款減少和利率上升的形式對家庭和企業造成沖擊﹐分別導致失業率走高和企業利潤下滑。

上週四發佈的經濟數據顯示了此次危機給經濟造成的壓力﹐並預示今後的情況可能還會更糟。對產成品的需求8月份大幅下降﹐而新屋銷售則跌至17年來的最低月度水平。在截至9月20日當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達到了911恐怖襲擊後的最高水平。

美國領導人希望﹐政府大規模的干預﹐加上龐大的救助計劃﹐將會緩解對經濟的沖擊。經濟也正運行在25年來基本保持持續增長的可靠軌道上﹐這也會對經濟本身構成支撐。

但信貸危機不斷加劇所帶來的擴散效應已經從華爾街蔓延到了各行各業。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 Co.)上週四拉開了可能是一連串收益預警的序幕。許多企業都發現﹐它們在短期商業票據市場上的借款成本出現了上升。

對歷史以及近期數據的研究顯示﹐經濟或將沿著四條可能路線中的任意一條度過金融危機。最可能的情況是以信貸緊縮長期持續為特徵的經濟衰退。但也不能排除另外三種情況──美元的危險走勢、日本式的通貨緊縮或經濟顯示出出人意料的韌性──發生的可能性。

以下是對經濟在未來幾個月中如何演變的深度觀察:

繼續閱讀...

【龍應台基金會】楊振寧-朱經武世紀對談 物理學的誘惑

生於安徽合肥,歷經戰亂的楊振寧,1957年以「宇稱不守恆定律」,成為首位華人諾貝爾獎得主,而他備受推崇的「規範場理論」影響更為深遠;台灣清水小鎮長大,用破銅爛鐵創造馬達的朱經武,在1987年成功將超導體溫提升至攝氏零下183度,在電導率領域獲得重大突破,轟動學界。兩人都出自中華的文化土壤,卻以最開放、最大膽的心靈迎向天空。當跨代的他們站在一起時,想跟我們分享的,會是什麼?這是一場不能錯過的思想盛宴。

10月11日(六)下午2點~5點
活動已報名額滿,但於中庭開放現場同步直播

2008年9月28日 星期日

【青年日報】大學生提問 挑戰校長論教育

記者吳典叡/台北報導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昨日舉辦「大學生挑戰大學校長」座談會,邀請七位大學主管接受大學生針對大學法人化、國際化等教育議題的提問,過程雖針鋒相對,也呈現跨世代觀念激盪的火花。 這場「大學生挑戰大學校長」座談會在清華大學台北辦事處月涵堂舉行,與會者包括行政院政務委員曾志朗、教育部長鄭瑞城、逢甲大學副校長李秉乾、清華大學校長陳文村、新竹教育大學校長曾憲政、東海大學校長程海東與成功大學校長賴明詔。
 對於學生針對大學法人化、國際化等教育議題的提問。鄭瑞城表示,提醒學生在批判學術或他人意見時,應將資訊先弄清楚,並以清晰的思辨能力提出,而不是人云亦云,同時,透過各學門的資料辨別真偽的能力,讓自己言之有物,他並強調,梁啟超所說的「筆鋒常帶感情」,即是希望對社會的建議都是出自善意的建議。
 與會者多認為,社會已體會到「沒有一流大學,不可能成為一流國家」,政府編列特別預算,盼讓學校朝頂尖大學目標邁進,師生員工自當戮力以赴。而大學之所以成為一流,人員素質、經營制度、風氣都缺一不可。

相關新聞:
【中廣】尋找大學未來 大學生挑戰校長
【壹頻果網絡】大學生嗆「校長你有蹺過課嗎」
【YAM天空新聞】做其他有意義的事 成大校長:鼓勵學生蹺課

2008年9月17日 星期三

【聯合報】黑蝙蝠中隊文史館 見證歷史

【記者李青霖、彭淵燦/整理】

王俊秀(清華大學教授):
民國42年韓戰結束後的冷戰期,我國成立空軍34中隊(黑蝙蝠中隊),協助美國搜集中共電子情報,當時隊本部就在東大路102號十二號公園內,若原址建紀念館,意義不凡,原本想公民信託,市府同意負責,不知何時能兌現?

竹市文化局長林松答:
經與社區討論,決定規劃一座「社區活動中心與黑蝙蝠中隊文史陳列館」,融入博物館與社區活動空間,讓館場更多元。
這座館地上一層、地下一層,總經費約1500萬元,已上網招標,9月16日開標,17日召開評審會,今年11月底完成規劃設計,年底發包,希望明年底前完工。特別是,我們還商請名作家龍應台教授及國防部長陳肇敏擔任顧問,國防部也將協助提供相關文史資料,務求完備。





新竹縣王志清(大學生):
我是淡江大學學生,假日常在淡水捷運站、漁人碼頭,看到街頭藝人、畫家現場表演、作畫,文化氛圍濃,新竹縣也有不錯的表演景點,為何不能推動這樣的藝文活動?

縣文化局長曾煥鵬答覆:
學生建議非常好,也是文化局要努力的方向。文化局一直在推動街頭藝人認證,相關辦法和表演地點,將儘速敲定,歡迎取得外縣市政府認證的街頭藝人,到竹縣表演。
除了街頭藝人,文化局也歡迎各大專院校社團,到文化廣場表演才藝,不必支付任何費用,我一直希望文化局周遭能規劃行人徒步區,引入古玉、文物、書畫等業進駐,搭配藝文活動,會更理想。

【公告】主編更換 懇請繼續支持

各位思想者:
從今日起,沙龍部落格主編更換為人社系大二:張筠,懇請大家繼續支持。

洪偉

2008年9月16日 星期二

【清華思沙龍】招生說明會的宣傳

一堂實踐中學習的課程

在社團運作和活動組織中

關懷本土 放眼國際

學習「全球公民參與」


清華思沙龍

一段拓展思想版圖的旅程

在思想的交會處

激盪理想與抱負


我們舉辦一場又一場的

思想饗宴

期待與思想者相遇

更期待腳踩泥土躍上天際

將整個世界擁入懷抱


你 準備好成為一個「全球思想者」嗎?



時間:九月十八日星期四
七點到九點半(六點半開放入場,毋須報名)

地點:蘇格拉底咖啡廳

清華思沙龍部落格:http://nthuthinkers.blogspot.com/

清華思沙龍e-mail:TsingThinker@gmail.com

聯絡電話:
總監 沈威君 0930229319
學術副總監 沈容聞 0932162766

2008年9月15日 星期一

【聯合新聞網】總統分權 辛巴威結束政治危機

辛巴威政治敵對派系經過馬拉松談判,終於在12日達成分權協議,結束嚴重的政治危機。根據協議,穆加比總統將保有總統職位並領導內閣,但反對派的內閣部長人數將超過執政黨。


這項談判的重點是討論穆加比總統應讓出多少權力。協議內容尚未公開,不過一名反對黨參議員透露部分內容,包括最大反對黨MDC集團領袖楚凡吉萊將出任總理,並擔任監督內閣的部長會議主席。


長期居間調停的南非總統姆貝基在辛巴威哈拉雷宣布這個消息。姆貝基本周稍早即飛抵哈拉雷,試圖化解談判僵局。這項協議的細節並未公布,姆貝基說,15日舉行正式簽署儀式後,才會公布協議內容。


姆貝基說,辛巴威的敵對派系15日也將「提出一項關於包容性政府的憲政結構報告」。
穆加比和宿敵楚凡吉萊在談判中一直為了如何分享權力而爭執。楚凡吉萊警告,他寧願不要協議,也不願意達成一個壞的協議。楚凡吉萊最近說,他不會接受任何不能讓他獲得充分權力的協議。


85歲的穆加比,曾經是領導辛巴威獨立戰爭的解放英雄。辛巴威自1980年獨立以來,一直是在穆加比的統治下。穆加比也獲得安全首長的強力支持。

2008年9月12日 星期五

【人間福報】《一周評論》短命內閣 日政局愈趨低迷

才接替先前任期短暫的安倍晉三擔任首相職務的福田康夫,一日突然宣布辭職,連著兩任首相都在任期未滿周年前下台,民眾批評「不負責任」的聲浪大起,日經指數也在次日大幅下挫,達到五個月來的低點,雖然民調低迷早就讓人預期到首相任期提前終止的可能性,但是如此倉促無預警的卸任,連同黨同志都顯得意外。






延伸資料:
【SINA全球新聞】大公報:日本政局動蕩原因何在?
【鳳凰新聞】邱震海:“後福田時代”中日關係將走向何方?
【聯合新聞網】福田請辭 學者:不影響台日關係

繼續閱讀...

2008年9月9日 星期二

【清華思沙龍】招生說明會

「清華思沙龍」,一堂擴張思想版圖的課程
邀請國內外學者演講,談論全球議題
由學生自行組織、運作,實踐公民參與的精神
學習獨立思考與拓展國際視野
提供一展長才的機會


思沙龍不光只有灌輸知識,還需要激盪不同思想
我們將在九月十八號舉行招生說明會
歡迎你的參與
聆聽到不同的理念與回響
招生說明會:
2008/9/18(四) 蘇格拉底咖啡廳
PM7:00-9:30

聯絡方式:
Spot:教育館207、209
Phone:(03)574-2845
Blogger:nthuthinkers.blogspot.com
Gmail:
TsingThinker@gmail.com
MSN:
TsingThinker@hotmail.com

2008年9月2日 星期二

【SINA新聞網】泰國民主頻遭動蕩緣于草根與中產利益衝突

“泰式民主”緣何遭遇動蕩輪迴
泰國動蕩的根源在于占人口70%的草根階層與占人口約30%的中產階級及地方世襲領主之間的經濟利益衝突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張學剛發自北京


彌漫在泰國上空的依然是動蕩不安。

  8月31日下午,泰國軍方最高司令汶森、陸軍司令阿努蓬表示,軍隊不會介入和發動政變,但要求政府與民盟通過談判解決問題。
  在五天前的8月26日,泰國反政府民間政治組織人民民主聯盟(民盟)領導的反政府示威升級,示威者不斷衝擊國家電視台、總理府等政府部門,導致電視信號中斷,部分政府部門癱瘓。
  27日,總理沙馬和刑事法院下令逮捕組織示威的民盟9名領導人,但為避免局勢失控,未強行逮捕示威領導人及使用武力驅散示威者。29日,約兩千名示威者在衝擊曼谷警局總部時與警方發生衝突,警方使用催淚彈。當天,泰國國家鐵路局248名火車司機和技工宣布“集體請假”,導致該國近四分之一的鐵路運營受影響。






延伸資料:
【星洲日報】泰國‧陸軍首長保證不動武‧談判化解反政府示威
【南都網】泰國危機

繼續閱讀...

2008年8月29日 星期五

【BBC新聞網】世衛呼籲社會平等解決健康不均


孕婦
社會因素是決定一個國家或地區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世界衛生組織呼籲社會平等,以解決國與國之間以及一個國家之內的健康不均現象。
世界衛生組織的一個有關委員會起草了一份報告,該報告說儘管一個國家的富有程度是決定年它國民健康狀況的重要因素,但社會平等同樣有著重要的影響。
人們都知道,一個國家的富裕程度是決定它國民的健康水平以及壽命的重要因素,但是有時人們不太清楚的是為什麼它會有如此大的差別。
比如為什麼一些窮國的健康水平反而比一些富裕的國家高?或者說為什麼在同一個國家的不同的地區的人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健康水平?
倫敦大學學院公共衛生系的流行病學教授馬莫特舉了幾個例子。
他說,"比如像印度南部的喀拉拉邦以及斯里蘭卡等地人們的收入水平很低,但是雖然他們的收入低,但他們卻非常健康。斯里蘭卡人的健康水平要遠比俄羅斯人高的多,而俄國人的收入卻比斯里蘭卡人多得多。"
與此同時,據信男女平等也至關重要。例如,對一個社區的健康水平來說,讓女孩接受教育可以帶來顯著的區別。
而從更廣泛的意義來說,它與社會政策和政治都有關係。
如果一個少數民族因為其宗教或種族等關係受到社會的排斥,那麼就會影響到它的健康水平。
因此,必須要綜合的改善健康,該委員會說它將涉及政府以及社會的各個層面,而不僅僅是局限於衛生部門。



2008年8月15日 星期五

【破報】《衛報》週評:歐洲國家忽視喬治亞的警訊




節譯╱葉興台

歐盟外長日前召開討論喬治亞情勢的緊急會議,他們應該問的是,為何這場衝突的爆發會吸引目光。根本沒有值得訝異的理由,戰爭跡象至少已浮現了1年,喬治亞政府曾多次發出警訊。俄羅斯一架戰鬥機去年夏天入侵喬治亞領空,並朝首都地比利斯北方發射一枚飛彈,似乎是要攻擊喬治亞的雷達裝置,俄羅斯否認入侵喬治亞領空,兩項獨立的調查卻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儘管如此,喬治亞訴諸外交支持的努力,國際社會卻幾乎充耳不聞。

繼續閱讀...

2008年8月11日 星期一

【BBC中文網】格魯吉亞下令軍隊停火向俄求和

格魯吉亞官員說,他們已下令其部隊停火,並提議與俄國舉行會談。結束在南奧塞梯的敵對狀態。

早些時候,格魯吉亞內政部說,他們的部隊已經撤離鬧分離的南奧塞梯地區,俄國軍隊已經控制該區首府茨欣瓦利。

但俄國說,雖然格魯吉亞已經撤走了重型大炮,但他們的士兵仍然停留在其他地區

格魯吉亞與這個鬧分離等地區之間的戰鬥仍在繼續。

還有報道說,俄國戰艦正在被調往格魯吉亞黑海沿岸地區實施海上封鎖。

普京向難民講話
俄國總理普京慰問南奧塞梯俄羅斯難民






延伸閱讀:
【中國評論新聞網】揭秘:格魯吉亞與俄羅斯的新仇舊恨

繼續閱讀...

2008年8月7日 星期四

【大紀元網】茅利塔尼亞政變 總統遭逮捕下落不明

【大紀元8月7日報導】(中央社茅利塔尼亞諾克少六日法新電)西非國家茅利塔尼亞總統阿布德拉希今天試圖撤換數名被控製造政治危機使國家陷入動盪的高級軍官,但反遭這些軍官發動政變推翻。


延伸閱讀:
【大紀元網】茅利塔尼亞小檔案

繼續閱讀...

2008年8月6日 星期三

【BBC新聞網】喀什襲警案被定為暴力恐怖活動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新疆喀什地區黨委書記史大剛周二(5日)下午在當地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說,喀什"8.4"襲警案是一起經過精心策劃、蓄謀已久的"暴力恐怖事件"。

8月4日晨8時許,喀什地區公安邊防支隊70名民警出早操,行至怡全賓館門口時突然遭到一輛自卸貨車從後面襲擊。同時,隱蔽在附近的另一名犯罪嫌疑人向喀什邊防支隊門口投擲爆炸物,並持刀砍向已經被碾軋的邊防警察。這起暴力襲警案件已致16人死亡,16人受傷,其中4人傷勢嚴重,兩人至今仍處於危險期。

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公安廳廳長柳耀華周二(5日)在烏魯木齊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介紹,實施襲擊的兩名犯罪嫌疑人已被當場抓獲,犯罪嫌疑人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被當場抓獲的兩名犯罪嫌疑人分別是:阿不都熱合曼﹒阿扎提,男性,33歲,賣菜小販﹔庫爾班江﹒依米提,28歲,出租車司機。
此外,警方還當場繳獲自製爆炸裝置9個(另有兩枚爆炸物已被犯罪嫌疑人在進行襲擊時引爆),2把短刀、2把長刀和1把自製手槍。據警方初步偵查,繳獲的爆炸裝置與2007年12月25日新疆警方在搗毀的恐怖訓練營地繳獲的爆炸裝置一樣。



恐怖攻擊

柳耀華:目前尚未發現襲警案與"東突"有關
史大剛說:"犯罪嫌疑人所持的爆炸裝置、槍支和所犯的罪行都具有暴力恐怖性質,可以定性為暴力恐怖活動,這是沒有問題的。"據史大剛介紹,2008年以來,境外恐怖組織預謀策劃破壞北京奧運會,新疆警方已抓捕境外受訓的"東突"恐怖分子18人。

史大剛說,今年年初,境外的"東伊運"恐怖組織向境內發佈7條命令,稱每個月都要製造一起恐怖事件,他們通過網際網絡向境內傳授製造恐怖事件的方法和爆炸物的製作方法。

不過,新疆警方稱,尚無證據表明4日在喀什發生的襲警事件與"東突"恐怖組織有關聯。

新疆公安廳廳長柳耀華稱,目前尚未發現充分的證據表明是"東突"或"東伊運"等恐怖組織幕後策劃了喀什4日發生的暴力襲警案件。

聖戰遺書

據新疆警方介紹,兩名犯罪嫌疑人在作案前所寫的遺書中稱,製造這起血案比個人的生命和母親的安詳生活還要重要,所以要開展"聖戰"。

據兩名犯罪嫌疑人供述,他們已經對喀什地區公安邊防支隊出早操的時間、路線嚴密觀察了一個多月。

案發前晚,他們偷盜一輛自卸式大型貨運卡車停在喀什邊防支隊附近。

當4日早上邊防警察出操時,潛伏在路邊觀察情況的一名犯罪嫌疑人用電話通知另一名犯罪嫌疑人駕車,開足馬力從後面衝向跑操隊伍。

柳耀華說,這起案件並未造成當地居民恐慌。他說,"新疆的各族居民十分清楚我們與敵對勢力的力量對比,對新疆的社會穩定有信心。"柳耀華還說,隨著案情調查的進展,他們將繼續向外公布真實情況。

2008年7月25日 星期五

【華爾街日報】北極﹕冰冷的石油熱區

根據週三發佈的一份期待已久的報告﹐北極地區的油氣儲量佔全球未探明可採油氣資源總量的五分之一強﹐從而確定了其作為石油巨頭最後主戰場的潛力。

美國地質調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簡稱USGS)的一份報告稱﹐北極圈以北地區的天然氣儲量估計為1,670萬億立方英尺──幾乎是整個中東已探明天然氣儲量的三分之二──同時還有900億桶的石油儲量。

Associated Press
一位加拿大的巡邏人員在察看Ward Hunt Ice Shelf的新裂縫。氣候變化正在
開啟這片地區成為能源勘探主戰場的潛力。

繼續閱讀...

2008年7月16日 星期三

【BBC新聞網】國際法庭種族滅絕起訴惹怒蘇丹

蘇丹總統巴希爾在喀土穆出席集會(13/7/2008)
巴希爾被控犯下種族滅絕罪、反人類罪和戰爭罪等

蘇丹政府對於國際法庭對其總統巴希爾在達爾富爾地區作出種族滅絕等罪名的起訴作出了憤怒的回應。
國際刑事法院的檢察官莫雷諾-奧坎波(14/7/2008)
聯合國安理會有權暫停莫雷諾-奧坎波的調查工作





















相關新聞:

【BBC新聞網】國際法庭檢控官要求逮捕蘇丹總統

【大紀元】蘇丹達佛區衝突時間表







繼續閱讀...

2008年7月12日 星期六

【NOWnews今日新聞】G8閉幕 對抗暖化 2050年減碳一半

2008/07/11 01:04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八大工業國9日結束為期3天的高峰會議,除了在氣候變遷議題上達成全球2050年減碳50%的共識之外,關於非洲發展、糧價危機和高油價等問題,都做出了具體議。

日本北海道為期3天的八大工業國高峰會,9日在環保抗議聲中閉幕,而地球暖化對策是本屆峰會的主題。美國布希表示,「為強調氣候變遷,G8希望2050年之前,全球可以減少很多溫室氣體的排放」。

G8首腦宣言關注非洲、糧價、油價,並在糧價危機方面呼籲存糧充足的國家,解除出口限制以協助糧荒國家。而在石油問題上,呼籲增產石油、提升提煉產能以遏制飆漲的油價。關於世界貿易組織談判,八國誓言打擊保護主義,以推動自由貿易談判。

打擊核武方面,G8籲伊朗、北韓國際合作。八國領袖呼籲「伊朗」遵守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停止濃縮鈾活動,同時呼籲「北韓」放棄核武,與國際社會合作,針對核子計畫進行驗證。

最後今年G8峰會讓主辦國日本感到滿意的一點,就是將日本國民遭北韓綁架的議題,首次列入首腦宣言內,對動員四萬名警力及花費巨資的地主國日本來說,算是堪可告慰。


延伸新聞:
【BBC新聞網】石油補貼:G8難有共識
【環境資訊中心】G8目標2050年溫室氣體減半 WWF評斷效果不彰
【大紀元】G8嚴重關切糧價飆漲 籲糧食大國釋出存糧

2008年7月8日 星期二

【公告】下任部落格主編實習中

各位思想者:
各位好,從暑假開始到十月之間,由清大人社將升大二的張筠同學擔任「部落格實習主編」,特此通知。

希望各位能繼續給予本部落格支持,並給張筠一些指教與鼓勵。

部落格主編洪偉敬上

【新華社新聞】哥倫比亞 人質重見天日



7月2日,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剛剛獲救的哥前總統候選人貝當古(中)和母親以及丈夫在一起。當日,哥倫比亞國防部長桑托斯宣布,哥軍方在一次行動中成功解救出15名被反政府組織“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扣押的人質,其中包括前總統候選人貝當古和3名美國公民。 新華社/法新社



繼續閱讀...

2008年7月3日 星期四

【BBC 新聞】南盟環境部長會議討論應對氣候變化

南亞區域合作聯盟(南盟)成員國的環境部長們在孟加拉國舉行會議,討論如何對付全球氣候變暖。

專家們說,南亞地區的數千萬人口可能面對氣候變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以及越來越多的旱災、水災和風災。

這是南盟國家第一次舉行以氣候變化為討論主題的會議,會上通過一系列共享資源和知識技能的決議,比如共享氣象雲圖資料等。

經常遭受洪水和旋風襲擊的孟加拉國將與其他南亞國家分享對付重大自然災害的經驗。

與會的環境部長們希望南亞國家在有關氣候變化的國際談判中口徑一致,共同敦促發達國家無條件提供資金和技術。

孟加拉國看守政府總理法赫爾丁-艾哈邁迪說,發達國家--也就是溫室氣體主要排放國有責任幫助窮國應付這些變化,比如海平面上升後可能淹沒海岸區域。

這次會議的舉行時間正值東道國孟加拉國的雨季。會議 地點首都達卡因為連日大雨,道路已經全部被洪水堵塞。

大雨還在該國南部地區造成山體滑坡和泥石流,導致至少九人死亡。

這可以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形像化的說明貧窮人口在災難性氣候的威脅下,會經受什麼樣的危險。

【BBC中文網】

2008年6月5日 星期四

非洲議題延伸:烏干達天空下、長路漫漫、阿拉不是一定要

烏干達的天空下.bmp烏干達天空下(War Dance,2007

長路漫漫:非洲童兵回憶錄

阿拉不是一定要


繼續閱讀...

非洲童兵相關新聞剪輯

以下內容,由清華思沙龍編輯小組編輯彙整

聚焦非洲娃娃兵:難以重返社會女孩充當性奴


賴比瑞亞:血色童年「娃娃兵」


內戰殘留未爆軍火 烏干達居民涉險


全球至少17國 放任童兵上戰場


58國簽署承諾 應對童兵現象

全球25萬娃娃兵捲入武裝衝突 時常充當掃雷工具

繼續閱讀...

 
TEMPLATE HACKS AND TWEAKS BY [ METAMUSE ] BLACKCAT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