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清華思沙龍2009第二講】從黑蝙蝠到大江大海

一九四九年,所謂本省人、外省人
各自帶著不同的歷史傷痛
以不被理解的「命運共同體」
在這個小島上共同生活

六十年後,
龍應台用文字、王小棣與黃黎明用鏡頭
她們,大江南北奔走,風塵僕僕趕路
深入一九四九的歷史叢林
從錯綜複雜的記憶碎片中找到關聯

二00七年,我們緬懷折翼殉國的黑蝙蝠中隊
二00九年,龍應台以《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向「失敗者」致敬

清華思沙龍邀請您,
從紀錄片《目送一九四九──龍應台的探索》看1949後的成長與轉變


主持人:龍應台教授
與談人:王小棣
導演
    黃黎明
導演


地點:清華大學孫運璿演講廳(地圖資訊) 
日期時間:2009/12/22(二)晚上 7:00-10:00(六點半開放報名者入場)
(報名已滿,欲參加者請於當天排隊等候進場。)


線上報名點此
或mail至mozart320@gmail.com並附上:姓名、電子郵件、服務單位系級和手機。

繼續閱讀...

2009年10月5日 星期一

【清華思沙龍活動】共築社區夢想藍圖——從清大宵夜街談起

共築社區夢想藍圖
從清大宵夜街談起

天橋下的人潮
從湍急的車潮裡穿出
喧鬧的夜市
卻是被漠視的暗巷

清大一直在這裡
那,大學生在哪裡?

意識,應被喚起
理念,應被聆聽
讓我們——
用思潮沖去遲疑
以熱情撐起實踐

清華思沙龍
邀您一同
勾勒咱的夢想藍圖


主持人:
王俊秀 清大通識中心教授 

與談人:
曾光宗 中原大學建築系系主任
陳天佑 中華大學建築系系主任
劉俊秀 交大教授 新竹市長候選人

日期時間:2009/10/15 7:00-9:30 
地點:清華大學 合勤演藝廳
按此報名

繼續閱讀...

2009年9月3日 星期四

【近期活動】2009清華思沙龍迎新

報名請按此


在清華的一隅
眾人齊聚
以橫跨國界的視野
我們思考,關注著社會

這裡是
一個能盡情思辯的空間
一個能實踐理念的平台

以知識為支點 關懷為槓桿
行動撐起全世界

時間:2009/09/21 6:30 PM
地點: 清華大學 蘇格貓底咖啡屋




清華思沙龍
歡迎您加入一場浪漫的思想革命

2009年7月23日 星期四

The Power of the Youth ACTION !

當面臨挑戰時,我們需要希望來引導我們前進!

你是否對這塊土地仍有愛戀,對於環境的污染、氣候的變遷感到氣憤,卻無能為力?身為環境青年,你是否對於青年在環境上的角色感到迷惘,有著熱情與衝勁卻不知該如何下手?你是否仍在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努力參與環境行動?


我們邀請大家來聽故事、看看其他年輕人的成果。邀大家來思考我們在這些問題中可貢獻的方式,來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想法。讓我們在故事與對話中找答案,尋找行動的熱情與契機!

前往活動頁面按此立即報名

繼續閱讀...

2009年7月22日 星期三

《龍應台基金會》2009你所不知道的中國《系列三》

2009.08.15(六)飛躍、躁動-看中國的新眼光
講者 梁振英 (香港行政會議召集人) / 主持 蔡詩萍 (新聞評論人)

13:00-15:00 放映紀錄片〔躁動的中國新世代 Young and Restless in China〕
導演:Sue Williams 1992年後,中國在經濟、社會及文化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美國導演以四年時間,追蹤九位來自不同省份、背景的中國青年的生活,他們有的對前路充滿希望;有的迷失困惑、憤世嫉俗。九個不同的故事,九種年輕中國的面貌。

15:00-17:00 沙龍
金融風暴後,中國被喻為全球經濟起死回生的指標,「大國崛起」的姿態更為鮮明,內部也充滿躍躍欲試的企圖心。中國大陸已經走在深層轉型的路上,可是,我們理解它的眼光、衡量它的尺度,變了沒有?






2009.08.16(日)如果我是一個中國的工人
講者 黃德北(世新大學社會發展所所長)/ 主持 陳浩 (東森電視新聞事業總部執行副總經理)

1300-1500 放映紀錄片〔贏家.輸家 Losers and Winners〕
導演:Ulrike Franke 1992年花費六億五千萬歐元建造、全球最現代化的焦煤場,八年後,熄火停產,連同建築計畫一起轉賣中國。400名中國工人被派往德國魯爾工業區負責拆解工廠,裝船運回。導演目睹了持續一年半的拆卸工作,完整紀錄德國工人和中國同事間的衝突…。

1500—1700 沙龍
從珠江三角洲的傳統工廠,到蘇杭的高科技大企業,今天的中國工人,在宣稱「堅持馬克思主義與無產階級專政」,又持續開放改革的社會裡,如何面對內部的衝突和全球的競逐?



活動地點 ─
月涵堂會議廳(台北市金華街110號)

報名資訊 ─
電話:(02) 3322-4907
傳真:(02) 3322-4918
網路:
http://www.civictaipei.org/

2009年6月23日 星期二

【中央廣播電台新聞】無視鎮壓 伊朗反對派領袖號召繼續抗議

伊朗反對派領袖墨沙維(Mirhossein Mousavi)22日號召民眾,對強硬派總統阿瑪丁雅(Mahmous Ahmadinejad)當選連任發動更多抗議。這是對伊朗政權領導階層的直接挑戰。

  同一時間裡,伊朗當局指控西方在6月12日大選結果所引發的一連串街頭抗議中,支持「暴徒」,不排除驅逐一些歐洲外交官。

繼續閱讀...

2009年6月3日 星期三

【BBC中文網】中國被遺忘了的革命


近几天英國報章有關中港台的報道和評論:(2009年6月2日)
《國際先驅論壇報》星期一刊登大陸先鋒派作家餘華有關"六四"的一篇文章說,20年前他真正明白了"人民"這個字的含義。他在文章中說"六四"20年後,有兩個事實比較清楚,第一是"六四"天安門親民主運動成為了中國人民政治激情的一次大釋放,而當時的這種激情被隨後的賺錢的熱情所取代﹔第二個事實是89年事件從此從中國的媒體報道中消失,其結果是現在的年輕人很少有人知道六四"的真相。文章最後說只有當人民團結成一體,他們的聲音才能比光走得遠,他們的熱量也會傳遞的更遠,這才是"人民"的真正意義。

繼續閱讀...

2009年5月22日 星期五

《環境資訊中心》以森林保育之名化解衝突 獅子山、賴比瑞亞共建跨國和平公園

葉松剛編譯;莫聞審校
長期交惡的獅子山共和國與賴比瑞亞,為森林保育化解衝突,共界跨國界國家公園。兩國元首15日在獅子山境內的戈拉森林(Gola Forest)會面,宣布建立跨國和平公園。跨國公園的面積達2000平方公里,是西非上幾內亞(Upper Guinea)僅存大型的完整雨林之一,此舉將連結兩國境內的戈拉森林。

繼續閱讀...

意見回覆關閉公告

近日意見回覆被廣告入侵,發生錯誤亂碼,故已被關閉,請大家多多見諒!

目前主編正在搶救中,而這段期間內歡迎大家多使用部落格右側的《思潮佈告欄》,發表建議和反應問題,謝謝!


部落格主編 張筠 敬上

2009年5月3日 星期日

【最新活動】丹丹式快樂 ─ 窮國與富國的微笑祕方

線上報名


領取新台幣十幾萬元的送報生
在哥本哈根的街頭吹口哨

穿著藏紅色僧袍的年輕僧侶
在喜馬拉雅山下冥思

是什麼因素
讓富有與貧窮的兩國
人民都能恬然自得
建立獨有的快樂童話?


講者:國立清華大學 王俊秀教授 / 著名作家 陳念萱老師 
地點:國立清華大學合勤演藝廳
時間:2009年5月21日 晚上七點(六點半開放報名者入場) 

活動流程:
19:00 ~ 19:05 開場
19:05 ~ 19:35 不丹經驗分享
19:35 ~ 20:45 講者對談
20:45 ~ 21:30 沙龍時間


聯絡電話:0930229319 沈威君同學

2009年4月17日 星期五

【最新活動】How international is international?





A group of foreign students who study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organized a trip to Ghana, Africa,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the HIV positive children there. They made a documentary film, in which they discussed whether, and how, they have or have not been affected by this trip.
Why do these students from Sweden, Germany, the UK and China come to study in Hong Kong? How do they interact with the locals? In the group who went to Ghana, not one was from Hong Kong, why is that? Is there a cultural divide between the West and the East? What is the West and what is the East? Can we still make distinction along such a line?
By using the documentary as the prop, we shall compare and contrast, discuss and debate. Get ready.


A DISCUSSION WITH PROF. LUNG YING-TAI AND

FIV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OF NTHU

ENGLISH ONLY


Time: April 29 2009 (WED.)
7:00-9:00 pm
(Admission at 6:30pm, on first come, first serve basis)
Venue: Café Socrates
(101, Section 2, Kuang-Fu Road, NTHU, Hsinchu)



繼續閱讀...

2009年4月10日 星期五

【udn全球觀察】獅子山以反人類罪重判三名強人

【美國之音中文網/記者斯特恩斯/西非電】
獅子山戰爭法庭以反人類罪判處3名前反政府組織頭目長期徒刑。

700年徒刑

獅子山反政府組織革命聯合陣線的過渡領導人塞薩伊被處以將近700年徒刑。不過由於法官下令塞薩伊的16項戰爭罪徒刑和反人類罪同時服刑,他服刑的時間最多可達52年。這是這個由聯合國及獅子山政府聯合設立的特別法庭判處的最長的刑期。這個法庭不能判處死刑或無期徒刑。

前革命聯合陣線指揮官卡倫最多將服刑39年。另一名指揮官戈博將被監禁25年。這3名革命聯合陣線還活著的級別最高的成員被判有罪的罪行包括殺人、強暴、性奴役、襲擊聯合國部隊以及利用兒童兵。

卡倫的律師塔庫抨擊對他的客戶的判決說:「這是對司法的歪曲。我能說的是,這是對國際刑事司法的嘲弄。」






繼續閱讀...

2009年4月2日 星期四

【破報】倫敦G20高峰會場外-行動者與新自由主義的搏鬥高潮?

文/陳韋綸

那個曾經出現艾瑪‧高德曼(Emma Goldman)及克魯泡特金(Peter Kropotkin)等無政府主義者身影的加拿大溫尼伯市是當地街頭行動孕育溫床;譬如戰後1919年的大規模罷工,以及30年代當地工人與法西斯者之間的對抗。90年代社區行動者、反戰主義者、環保份子、動物解放以及工會組織者川流於以艾瑪‧高德曼為名的三層樓建築;也包括頗為人所知的龐克樂隊Propagandhi以及幾個團員發起、光看名字便知不懷好意的「G7歡迎委員會」(G7 Welcoming Committee Records),旗下樂隊們成天唱震耳欲聾的龐克音樂,哭么加拿大、法國、德國、日本、英國、意大利和美國─七大工業國(俄羅斯後來加入,取其諧音成為國罵的機八G8)人口佔全世界14個百分點,卻代表超過六成的世界生產總值、約莫八成的消費支出、七成以上的軍事支出以及百分之九十九的核子武器佔有率。隨著時間推進,由最初的G6到09年即將於台北時間週三晚間開始的倫敦G20高峰會議,成員國家汰換更迭,非洲貧窮問題尚未成為歷史、氣候變遷依舊無法與新自由主義信念下的振興汽車產業政策相抗衡;而世界各地過去六個月以來,以罷工、街頭抗爭還有頻傳的暴力行動,回應國家將「銀行失敗」偷天換日、由底層民眾分擔後果的「經濟衰退」......崇拜菁英政治的英國工黨首相布朗(Gordon Brown)在高峰會議尚未啟動前便迫不及待地宣告成功─於海德公園為數一萬五千民的示威民眾數字反映:未知的道路漫長依舊。

繼續閱讀...

2009年3月30日 星期一

【BBC中文網】柬埔寨前紅色高棉要員首次受審


這是等待了漫長的三十年後,對柬埔寨紅色高棉的首次審判。
星期一在金邊的聯合國法庭受審的是原紅色高棉監獄長康克由,他被控在任職期間犯下反人類罪,迫害和謀殺數萬人。

一大早就有許多柬埔寨人在法庭外排隊等待,希望親眼看到康克由受審。

這是柬埔寨人等待三十年後終於來到的一天,他們要聽聽紅色高棉的領袖們怎樣為自己當年迫害和謀殺多達一百多萬人辯護。



【延伸閱讀】〈吳嘉:紅色高棉——柬埔寨的人間煉獄〉
這是一段悲慘而又令人尷尬的歷史。中、美、法、俄等國因牽涉到各自的利益,都不太情願翻這筆歷史爛賬。中國政府曾與波爾布特(Pol Pot,也譯「波帕」)有一段特殊關係。波爾布特倣傚毛澤東打游擊戰,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在推翻美國扶持的朗諾(Lon Nol)政權以後,全國上下重演了一場比中國文革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共產主義革命。這期間,中國是紅色高棉(也稱「赤柬」)最大的精神和物資支持者。當然中共支持柬共除了意識形態,還有地緣政治的考量。當時的越南向外擴張勢力範圍,中國擔心它獨霸印度支那,對中國構成威脅......

繼續閱讀...

2009年3月20日 星期五

【新聞稿】《瓦礫堆上的金磚─貧民窟在巴西》 清華思沙龍將揭露「貧窮」的真面目

三月二十四日晚上七點,清華思沙龍將於清華大學合勤演藝廳,舉辦本學期第一場沙龍活動──瓦礫上的金磚,貧民窟在巴西。本次演講將先播放一段記錄片《Unreported World : Brazil Slum Warfare》,一窺巴西貧民窟的種種狀況。並邀請現任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教授熊建成先生和專長領域為拉丁美洲區域整合、西語國家文化的何國世教授擔任來賓,以對談的形式,在一問一答的激盪中,帶領我們深入思考巴西在金磚四國的光環後所隱藏的貧窮問題。


清華思沙龍於四年前由龍應台教授帶領學生創立,目前為學生自行規劃籌備演講活動。思沙龍宗旨在認識全球;由新竹地區為起點,希望能進一步推廣至全台,使全台一開國際化的視野。藉由播放記錄片、邀請各領域的專家演講的形式,深入探討國際議題,進而激發社會的人文關懷精神。


巴西近年迅速地在經濟上崛起,名列金磚四國。然而,這樣輝煌的成果,卻是架空於層層破碎的瓦礫之上;國土內,大片殘破而密集的違章鐵皮屋,與幾呎之外的華麗高樓,形成怵目驚心的對比;髒亂狹小的街道,流竄著毒品與槍枝;加入走私集團、販賣自己的肉體,是貧民窟裏的孩子無可奈何的生存方式。


本次演講,不再討論沸沸揚揚的經濟危機、不再追究紛擾的政治,我們將以全然不同的角度,深入了解巴西國土內的真實生活態樣,並在這過程中,激盪出更深層的思想和人文關懷。本次活動即日起可開始報名。座位有限、反應熱烈,還請各位把握機會,以免向隅。

2009年3月17日 星期二

【選讀文章】拉美新結構主義與「新進口替代工業化」發展戰略

§ 活動《瓦礫堆上的金磚─貧民窟在巴西》的延伸文章Ⅰ§

資料來源:熊建成教授〈拉丁美洲新進口替代工業化( ISI )發展戰略 〉論文摘要



拉美結構主義經濟思想產生於二次大戰後初期拉美民族主義高漲的年代,是許多拉美國家進口替化工業化全面推進時期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以勞爾.普雷維什為代表的拉美經委會,以結構功能主義為理論支架,明確指出著名的「中心-外圍」的命題,強調工業化是外圍國家改變不合理經濟結構,擺脫落後狀態和依附地位的根本出路,進口替代和改變進口結構是外圍國家工業化的主要特點。隨著80年代初債務危機的爆發,拉美國家普遍陷入嚴重的經濟困境,結構主義思想也因此「在人們心中失去了往日的魅力」6。國家廣泛干預經濟和高保護政策是這個發展戰略的兩大主要政策支柱。進口替代工業化戰略在拉美由盛轉衰的過程,始終伴隨著經濟思想領域激烈的對抗。

如果說20世紀30年代的世界經濟大恐慌為結構主義倡導國家干預提供了依據,那麼拉美國家在80年代遇到的債務危機則為揚棄拉美經委會的結構主義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契機。在不斷總結和反省的基礎上,拉美著名的結構主義經濟學家(巴西的富爾卡多、智利的阿尼瓦爾.平托和奧斯瓦尔多.松克爾等)和拉美經委會將傳統的結構主義理論進行了改造,提出了新結構主義理論。該理論吸收了新自由主義理論中有益於發展民族經濟的政策主張,贊成進行結構改革,主張經濟開放,積極參加國際競爭,同意對國有虧損企業實行私有化,賦予市場、私人企業和外國直接投資更重要的地位。新結構主義理論既存對傳統結構主義過分相信國家干預的作用,又反對新自由主義過分否定國家干預的作用主張,主張「一種選擇性的、戰略性的、對市場起補充作用的新型國家干預模式」,減少不利於發展市場經濟的國家干預。在國家與社會的關係上,新結構主義強調國家在社會轉型中的作用,密切關注在轉型過程中被排斥的弱勢群體問題,反對新自由主義過分弱化國家作用,將市場置於中心地位的極端做法。在國家與私有行業之間的關係上,認為國家的作用必須是「外接的」,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由對政府的過度信任而給市場帶來的負面影響。解決問題的處方在於尋找國家和企業之間的互補性克服兩者之間的「進退兩難」境地,從而在發展戰略的制定中起積極、互補的作用7。

事實上,新結構主義是指形成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以批判新自由主義和更新傳統結構主義理論為特徵的經濟理論。它反對結構主義過分相信國家強力干預的作用,主張新型的國家干預模式,強調國家干預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從20世紀30年代至80年代的50年間,在傳統結構主義主導下,南美的巴西一直推行進口替代 工業化發展戰略。然而,無論內向型進口替代發展戰略,還是外向型進口替代發戰略,都不善人意。進入90年代,在新結構主義的影響下,巴西政府對宏觀經濟政策也相應進行了調整,一方面政府轉變其在經濟發展中的職能,將原來由政府壟斷的國營企業私有化。另一方面,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使商品的價格真正成為反映市場變化的信號。1990年3月「科洛爾計劃」提出經濟對外開放政策,改變了實施半個多世紀的國家干預下的進口替代工業化發展戰略。然而,巴西在這個時期的經濟政策並不是簡單地完全開放,國家需要在經濟生活中起到相應的調控,指導和監督作用。1993年6月至1994年7月旨在抑制通貨膨脹的「雷亞爾計劃」的實施即體現了這一點8。可以這麼說,巴西是戰後拉美實施進出口混合發展戰略的典型國家、新進口替代發展戰略的具體表徵、現被稱為金磚四國之一。

2009年2月27日 星期五

【BBC中文網】孟加拉國兵變「已經結束」


孟加拉政府說,該國邊境衛隊成員在發動兵變兩天後已經繳械投降,並釋放所有人質。

此前,總理哈西娜曾經保證,只要嘩變士兵放下武器,他們將會得到赦免。但哈西娜同時警告,如果他們繼續抵抗,將面臨嚴厲行動。 軍方周四出動坦克包圍孟加拉邊境衛隊在達卡的總部。

該準軍事組織的士兵,因不滿薪餉和待遇,在星期三發動兵變。他們的一些指揮官被打死,另有一些人被扣為人質。 這場兵變還擴散到孟加拉邊境衛隊在吉大港和其他10幾座城鎮的兵營。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人在兵變中喪生。

孟加拉國步槍隊擁有大約6萬7千名成員,受軍方指揮,主要負責邊防巡邏。因此也稱孟加拉邊境衛隊。




兵變原因

有當地媒體分析步槍隊叛亂原因說,福利待遇長期得不到保障和不願接受軍方指揮是叛亂的主要原因。 本台南亞事務編輯阿里說,孟加拉國自1971年建國以來就兵變不斷。在頭十年裡就發生了20多起軍事政變、反政變和兵變。除了在1977年的一次短暫兵變之外,孟加拉步槍隊基本上不參與這些兵變。

他說,導致這次步槍隊兵變的原因之一是對指揮官不服。這些指揮官都是從正規軍調派來的,每兩三年輪換一次。因此,嘩變士兵抱怨說,這些軍官與步槍隊的成員沒有什麼感情,對他們態度惡劣。

另一個原因是為應付日益高漲的國際食品價格,受軍方支持的前政府一直利用孟加拉步兵隊確保糧食和食用油的供應。

嘩變士兵抱怨說,他們的指揮官利用這一機會從糧食供應商那裡獲取大筆資金,但沒有同士兵分享好處。儘管這一指稱尚未得到證實,但在孟加拉首都卻廣為流傳。
延伸閱讀

2009年2月20日 星期五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在昏暗裡,燈突然亮了──台灣的政治覺醒


曾經是絕對的禁忌,禁忌打開了,又成為政治權力爭奪的籌碼,但是社會愈成熟,禁忌就愈少。在「悲情城市」這里程碑的影片二十週年的時候,我們沈靜回首,看自己的少年時期,也看台灣社會的一路走來。

活動內容 Content
放映電影〔悲情城市)〕導演:侯孝賢
1945年台灣光復,九份林家四兄弟,老大繼承父業做流氓,老二被日本徵調到南洋打仗一去不回,老三從南洋回來卻發瘋了,老四因為耳聾不必當兵以攝影為業。1947年2月27日警察因查緝私煙,打死一婦人,「二二八事件」爆發,整個城市悲情不止…。
本片獲義大利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2009/2/28
1230-1530放映 電影 〔悲情城市〕導演:侯孝賢
1530—1730 沙龍

講者Speaker:侯孝賢 〔導演〕
主持Moderator:龍應台 〔作家〕
地點Venue:台北中山堂光復廳(台北市延平南路98號)

線上報名

2009年2月16日 星期一

【新浪網】歐洲不能倒向保護主義

節錄:FT中文網-FTChinese.com

英國工人罷工反對使用外籍勞工;法國汽車制造商被告知要購買法國產零部件,並且不得關閉國內的工廠;西班牙一位部長督促消費者購買本國制造的商品:歐洲的保護主義似乎日漸抬頭。對保護主義伴隨風險的警告也在增加,英國商務大臣曼德爾森(Lord Mandelson)表示:“保護主義肯定會使經濟從衰退陷入蕭條。”

  歷史上的相似實在是太明顯了。80年前,美國,隨後是歐洲和其他地區的各國政府,實施了一輪保護主義措施,這加劇了各國間的緊張關系,惡化了經濟危機。這種情況可能再次發生嗎?

  歐洲願意挑戰美國在其經濟刺激方案中提出的“購買美國貨”條款,表明時代有所改變。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甚至受到法國的告誡。法國貿易部長表示,只使用美國鋼材的計劃是“一個非常糟糕的信號”和“明顯的保護主義”時。

  歐洲各國政府確實得勉力把握,他們試圖保護本國居民免受經濟低迷全部力量的衝擊。然而,迄今為止的跡象表明,貿易保護主義不太可能卷土重來,這主要歸因于世界貿易組織(WTO)和歐盟(EU)制定的規則限制了關稅提高的空間。

  相反,其它形式的經濟民族主義表現出來,從要求保留“英國的工作給英國工人”(British jobs for British workers)到消費愛國的呼籲。一些觀察人士稱,其中最陰險的是被稱為金融保護主義的威脅。銀行撤回到國內市場,因政府的紓困方案迫使他們更多地從國家層面考慮問題,這進而增加了為其他行業紓困的政治壓力。

  布魯塞爾Bruegel智庫的尼古拉斯•韋龍(Nicolas Veron)表示:“在所有那些銀行紓困之後,非預期後果法則(law of unintended consequences)正在強勁地發揮作用。我們將看到越來越多激進的政府政策,這些政策根據企業的國籍來區分經濟活動。這應成為每個人的巨大隱憂。”

  這類保護主義的後果可能會對歐洲形成經濟、政治和法律上的考驗。歐洲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for European Policy Studies)的丹尼爾•格羅斯(Daniel Gros)表示:“放棄銀行業市場的整合會導致許多不利後果。它會倒退到10年前,但不是30年前。然而,只要經濟沒有完全失控,我們看到的其余的保護主義措施將無關緊要。”

延伸閱讀:
【The Independent】'British jobs for British workers' pledge exposed
【The Observers】British jobs for British workers – a racist movement?
【苦勞網】「反外勞」的真假意識

2009年1月26日 星期一

【UDN全球觀察】歐巴馬的承諾-關達那摩的春天來了?

楊仁賢 2009/01/13 引用至聯合新聞網

歐巴馬 (Barack Obama) 於去年競選時形容位於古巴的「關達那摩拘留營」(The Guantanamo Bay Detention Camp) 是美國歷史上「哀傷的一篇」 (a sad chapter),他承諾,他會在執政後立即讓這場哀傷劃下句點。他在當選後,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60分鐘》專訪節目中,再次表示,他會履行他的承諾,「因為美國不允許刑求的存在」。關達那摩的春天真的來臨了嗎?

美國五角大廈發言人在上個月18日的記者會中表示,現任且將留任的美國防部長羅柏‧蓋茲 (Robert Gates) 已經下令所屬幕僚團隊進行關閉拘留營的評估案。發言人莫里爾 (Geoff Morrell) 說:「國防部長希望評估案可以在1月20日歐巴馬正式上任後立即完成。」另外,1月9日,歐巴馬在公佈退役海軍上將布萊爾 (Dennis Blair) 和前白宮幕僚長潘內達 (Leon Panetta) ,分別擔任國家情報總監 (Director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 及中央情報局長 (CIA) 的記者會上說:「我們了解,為了求得真正的安全,我們必須堅持自己的價值觀,就好像保護自己的安全一樣,沒有例外。」他重申,美國不會刑求,會完全遵守日內瓦公約的規定 (Geneva Convention)。

其實,布希總統過去也不只一次地說過,他會關閉關達那摩拘留營的話,只不過沒人相信就是了。布希不僅曾經拒絕過國防部長蓋茲,希望將其拘留的人犯移至美國境內關押的提案,他的副手錢尼 (Richard B. Cheney) 甚至認為,刑求 (例如,俗稱的「灌水」waterboarding,一種使犯人以為自己快要溺斃的訊問手法),在某些情況下是必要的。



延伸閱讀:
【反叛的凝視】歐巴馬與新草根運動
【The Economist】The inauguration: Getting back on track

繼續閱讀...

2009年1月18日 星期日

【udn全球觀察】迦納二次政黨輪替:非洲新興民主政治的典範

2009/01/17

漠南非洲最早脫離殖民統治、完成獨立建國的迦納,自九○年代初期走向多黨民主政治,先後舉行了五次過程平順的總統大選。反對黨的總統候選人密爾斯(John Atta Mills)在去年底經過第二輪的選舉後,以不到百分之零點五的些微差距,擊敗了代表執政黨參選阿庫佛─阿杜(Nana Akufo-Addo),完成了迦納民主歷程中的二次政黨輪替,也讓長期要求對非洲民主政治不應存有疑慮的觀察家鬆了一口氣,證明過去一年肯亞的動亂、辛巴威的持續僵局,乃是上個月幾內亞的軍事政變,都是非洲民主政治發展上的例外,而非常態。未來或許還會有更多如迦納、貝南、維德角等經過二次政黨輪替、完成民主鞏固的非洲國家出現。


迦納的這項成就之所以可貴,就是因為在近二十年的民主化及民主轉型後,真正完成二次政黨輪替的國家是少之又少。在一般被認為是自由民主或是實質民主的非洲國家中,南非和坦尚尼亞基本上是一黨獨大的國家,反對黨要贏得選舉都有困難,遑論政黨輪替;莫三比克的反對黨雖然仍有實力,但已連續在三次的總統大選中落敗;馬拉威和尚比亞在初次完成政黨輪替後,新的執政黨又連續贏得兩次大選;馬利、塞內加爾、及聖多美普林西比的二次政黨輪替仍待完成;肯亞則是在經歷第一次政黨輪替後,在今年年初達成政治妥協,執政黨及反對黨組成聯合政府,因此並不能算是達到民主鞏固的要件。真正完成兩次政黨輪替的除了貝南和維德角外,就僅有迦納。
二○○九年非洲有許多國家都將舉行大選,最引人注目的應是南非,不過南非和其他幾個一黨獨大或是強勢現任總統的國家如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剛果民主共和國、赤道幾內亞、納米比亞、莫三比克、安哥拉、波扎那等選舉結果應該不會有任何意外,唯一較有競爭性的或許是馬拉威及沒有現任者參選的尼日。儘管這些國家發生二次政黨輪替的機會不大,但迦納的實例多少對各國的反對黨有所鼓舞。

更重要的是,迦納這次選舉結果極為接近,可以說是一場真正的五五波,因此有人將密爾斯的當選喻為五十/五十的授權(mandate)。雖然選舉結果如此接近,但卻能和平收場,而未因此發生大規模的抗議行動及動亂,誠屬可貴。密爾斯宣誓就任時,亦表示要做一位全民的總統,撫平選舉所帶來的對立和極化,讓人有所期待。

前年(二○○七年)迦納慶祝獨立五十週年之際,有五十位與國家同壽的五十歲迦納公民組成了關心國家發展的公民團體,他們對迦納身為漠南非洲第一個脫離殖民統治的歷史感到驕傲,但也對該國的政治經濟發展未能達到當初的期待感到失望。不過,在這次總統大選歷經兩輪激烈競爭後,迦納順利完成二次政黨輪替,成為非洲新興民主政治的典範,或許這個五十/五十的組織成員能夠對五十/五十的兩黨政治下之國家發展,有更為樂觀的願景。


【2009-01-17 聯合新聞網】
引用至 http://dignews.udn.com/forum/trackback/trackback.jsp?wid=M&aid=173094#







繼續閱讀...

2009年1月9日 星期五

【聯合新聞網】電子廢棄物入侵迦納 兒童受毒害


【綠色和平/提供】
綠色和平的最新調查發現,從已開發國家入侵非洲國家迦納的電子廢棄物引發嚴重污染。非洲已成為已開發國家傾倒電子廢棄物的最新據點。位於非洲西部的迦納,工人在沒有任何防護下拆解電子廢棄物,尋找有市價的金屬,很多工人更是兒童。

繼續閱讀...

2009年1月6日 星期二

【BBC中文網】以色列部隊把加薩“一分為二”

以色列部隊與加沙地帶哈馬斯武裝分子的戰鬥在入夜後仍然持續。據報道,整個加薩地帶已經被以軍一分為二。 在海、陸、空三路夾擊下,以軍舉報已經在加薩城兩側和一條主要的東西走向公路建立了據點。

報導稱,約40輛以軍坦克正開往南部城鎮汗尤尼斯。如果消息得到確認,這將代表著戰鬥進入另一個新階段。
到目前為止,以軍地面部隊的行動範圍仍然集中在加薩地帶的北面。

以色列總統佩雷斯已經對各界的停火呼籲表示拒絕,但稱以色列無意重新佔領加薩,也不是要把哈馬斯消滅。 巴勒斯坦當局高級談判代表埃雷卡特說,以色列的軍事行動是在破壞中東和平進程,只會讓區內極端力量的勢力增強。 以色列說,本次軍事行動已經將以色列領土受到的火箭彈攻擊數量減少三分之二。

但是,星期天(1月4日)至少有30枚火箭彈被發射到以色列南部地區。




相關新聞:
【economist】Now the ground war
【Global Voice 全球之聲】敘利亞:對加薩走廊屠殺感到憤怒
【Global Voice 全球之聲】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和平共處
【聯合新聞網】以國空襲加薩 歐巴馬、希拉蕊大考驗

繼續閱讀...

 
TEMPLATE HACKS AND TWEAKS BY [ METAMUSE ] BLACKCAT 1.1